第(3/3)页 “只是谢婷婷及时报警进行立案,导致了方如风还没有准备好预备行为。” “再有一点。” “出轨这件事情对于方如风而言是一个极具羞辱性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方如风有着杀人的主观意愿很常见。” “并且方如风的表现是一个非常暴怒的情况。” “.…只不过被报警,强行终止了犯罪的预备,这才是这个案子的真实情况。” “所以我方不认同上述方委托律师的陈述。” “同时,判决方如风有罪,这也是为了保护女方的合法权益,以避免方如风的故意杀人行为。” 苏白:??? 你的这个陈述有问题吧? 这个案件的讨论是从预备犯罪的情景进行处罚。 但是从受害人委托律师,也就是徐霞的角度而言,完全就是站在谢婷婷的角度去阐述。 对此,苏白开口:“按照被害方委托律师的说法,我想请问一个问题。” “你的解释是不是方如风有杀人的想法,只是在准备预备的时候被中止了,但是也属于犯罪预备是吗?” 徐霞沉默没有回应。 见状,苏白继续开口: “那我再问一句。” “如果按照伱的陈述,来对这个案件进行理解。” “方如风在搜索中,搜索了把小三和出轨女杀了,会不会判死刑。” “按照搜索的内容,对方是两个人,那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等同于说方如风做了杀害两个人的犯罪预备?” “那么他在做杀害这两个人的预备中,具体做了什么?” “搜索以后会不会死刑?” “只是搜索并不能伤害谢婷婷和其出轨男吧?” “那凭什么,或者说怎么进行判定?” “就好比徐律师你,我今天在庭审上说徐律师,你以后肯定会因为职务犯罪进去。” “我私下里搜索如何陷害他人职务犯罪。” “这种情况下,徐律师是不是要报警抓我陷害他人,导致他人被诬告?”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做了什么呢?” “我什么都没有做,我只是简单的陈述和上网搜索了如何陷害他人职务犯罪。” “在我什么都没有做的情况下,难道就能判定我有犯罪行为吗?” “我想请徐律师正面回答我这个问题。” 面对苏白的这个提问,徐霞保持了沉默。 对方的这一提问的确没有办法回答,并且回答了也会陷入更深的套路当中。 徐霞清楚这个案件的判定在于审判长,而不在于对方律师。 干脆直接保持沉默。 审判台席位上,林凤如在听完双方的答辩后,眉头微皱。 这个案子在她反复观看一审的判决后,已经有了清晰的认知。 只不过.… 苏白提出了这一观点,等同于说不认同搜索属于客观实施了犯罪预备的行为。 对于这一点,林凤如开口询问: “上述方委托律师提出来的搜索内容不等同于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 “那为什么方如风会去搜索这些内容?” “上述方委托律师或者是上诉人,能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 对于审判长的提问,苏白愣了几秒。 不是,这TM提问的是什么问题? 这不相当于那个经典提问—— 你如果不想杀人,不想进行预备,你为什么要那么搜索? . …. PS:求求月票~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