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0【狸奴】-《大宋泼皮》
            
            
            
                
    第(1/3)页
    韩桢对赵富金肚子里的孩子是男是女,其实并不在意。
    毕竟他还年轻,赵富金也才二十,以后还会有孩子。
    他担心的是赵富金的身子。
    小丫头偏瘦,不如姐姐福金那般丰腴,体态与闰娘类似,头一胎肯定得遭罪。
    这不,已经半个多时辰了,还没有消息传来。
    韩桢此刻都能想象的到,小丫头躺在床榻上,面色苍白,满头冷汗的痛苦呻吟。
    “棉花喜温、好光、怕涝、耐旱,最适宜栽种在干旱,少雨,且光照充足之所。臣这几年踏遍全国各地,多地试栽后发现,河北之地最为合适,山东次之,关中再次,而南方湿热多雨,不适宜栽种棉花。”
    殿下,邓松心不在焉地禀报着成果。
    这些年,他一门心思扑在棉花上,几乎跑遍了全国,在全国多地开垦试验田栽种,多方对比,分析土壤、水分、肥料等一众因素,光是纂写的实验记录,都足足有三四尺厚。
    韩桢心不在焉地听着,他隐约记得,棉花最适合栽种的地方是新疆,也就是如今的东西喀喇汗国和回鹘所在之地。
    其次是西夏所在的在河西走廊、陇中平原和临夏盆地等地。
    但这两地一个太远,一个还没打下来,暂时不在考虑范围内。
    不等韩桢发话,常玉坤就出声道:“臣以为棉花之事,可推迟几年。河北之地屡造兵灾与水患,陛下定鼎天下,河北两路百姓才终于过上安稳日子,更弦易辙只怕会激起百姓不忿之心。”
    “此外,山东乃是除两浙、江南之外最大的粮仓,臣觉得不宜妄动。”
    谢鼎赞同道:“臣附议。”
    河北之地的百姓太苦了,好不容易过上两年安稳日子,总算体验到了手里有余粮的感觉,这会儿让他们改种棉花,保不齐又会出一个高托山。
    至于山东,那边是韩桢的龙兴之地,凭着他的威望,若推行改种棉花,绝对不成问题。
    可问题是,山东被他经营了这些年,早就成了北方最大的粮仓。
    要知道,如今西北五路的西军,全靠山东在输血。
    这个时代,粮食永远不够吃,他还真不敢动。
    韩桢沉吟道:“邓卿先在关中挑选一地试点种植,若可行,再推广开。”
    棉花还是要种的,小冰河降临后,天气愈发冷冽了。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去岁杭州飘雪,西湖也结了一层薄冰。
    两浙尚且如此,更遑论北方。
    没有棉衣御寒,每到冬季,都不知有多少百姓冻死。
    火炕并非万能的,总不能一天十二个时辰都缩在火炕上罢,煤炭也是要钱的。
    “臣领命。”
    邓松躬身应道。
    “陛下……”
    刘昌从殿后窜出,大喜过望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皇后娘娘诞下一名皇子,母子平安。”
    皇子!
    殿中一众大臣双眼一亮,纷纷面露喜色,笑着道喜:“恭喜陛下!”
    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开心,有了储君,就意味着天下安定。
    而安定,比什么都重要。
    正所谓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韩桢暗自松了口气,人没事就好。
    旋即他嘴角含笑道:“设宴,朕今夜要宴请诸位爱卿。”
    数十根粗长的蜡烛,将大殿照耀的灯火通明。
    一群教坊司的女子,身着轻纱,在动听的乐声中翩翩起舞。
    嚯,这小腰真能扭,好似没有骨头一般。
    一场酒宴到临近亥时才结束。
    韩桢迈着轻飘飘的步伐,先是去浴池泡了个澡,否则一身酒气,容易熏到刚出生的孩子。
    洗去一身酒气,他这才回到寝宫。
    床榻上,赵富金已经睡下了,面色还有些苍白,显然生产时遭了不小的罪。
    在她身旁,多了一个小小的襁褓。
    皱巴巴的小家伙紧闭着双眼,正睡得香甜,小嘴时不时动一下,做出允吸的模样。
    小宝宝刚出生,他不敢亲,怕细菌感染,只是用手指逗了逗小东西捏成团的拳头。
    “夫君。”
    一声呢喃在耳畔响起。
    赵富金不知何时醒了,正用惺忪的睡眼看着他。
    “辛苦了。”
    韩桢轻轻抚弄她的发丝,眼中满是关爱。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