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6年,华盛顿进攻波士顿,利用稍早在提康德罗加堡垒所夺取的火炮阵地,得以俯瞰整个波士顿港,最后经过一个多月的围困,不费一兵一卒将英军逐出了波士顿。这次胜利加速了美国的独立,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 英军指挥官威廉·何奥(William Howe)下令英军撤回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华盛顿接着率领军队前往纽约市,预期英军将发动攻势。拥有压倒性军力的英军于8月展开了攻势,而华盛顿所率领的撤退行动却相当笨拙,几乎全军覆没。他也在8月22日输掉了长岛战役(Battle of Long Island),不过得以撤退大多数的军队回到大陆。在接下来他又输掉了几次战役,使得军队仓卒混乱的撤离了新泽西州,此时美国革命的未来岌岌可危。
1777年夏天,英军发动了三路并进的攻势,一路由约翰·伯戈因(John Burgoyne)率领从加拿大向南进攻,一路由威廉·何奥率领攻击当时殖民地的首都费城。而华盛顿撤往南方,却在9月11日的布兰迪万河战役(Battle of Brandywine)中遭受惨败。为了击退英军而发动的日耳曼敦战役(Battle of Germantown)则因为浓雾和军队的混乱而告失败。尽管大陆军于萨拉托加战役(Battle of Saratoga)中击败了伯戈因率领的入侵英军,华盛顿和他的军队只得撤回环境恶劣的佛吉谷(Valley Forge)艰难地度过冬天。1777年至1778年的冬天,是大陆军战况及士气最恶劣的时刻(政治上的革命运动也是),大陆军遭受了极大的战损并处于恶劣的生活环境。但华盛顿依然坚定着指挥军队,并持续向后方的殖民地大会要求更多补给,使大陆军能克服寒冷的冬天,逐渐恢复士气。1778年2月时一名曾服役于普鲁士军参谋部的军官弗里德里希·冯·施托伊本(Friedrich von Steuben)前来佛吉谷,自愿帮忙训练华盛顿军队,以使他们能在战场上能和英军相较量。施托伊本在佛吉谷的训练改进了战术和作战纪律,大幅增进了殖民地军的战力,成为了殖民地军得以摆脱乌合之众状态的分水岭。在佛吉谷的训练告一段落时,华盛顿的军队已经焕然一新了。
1778年6月28日,在蒙茅斯战役(Battle of Monmouth)中华盛顿率军攻击从费城前往纽约的英军,与英军打成平手,英军分裂殖民地政府的企图失败了。再加上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的胜利,情势逐渐好转,英军显然无法攻克整个新国家,因此法国决定正式与美国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