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0集-《史册》
第(2/3)页
据法国24小时电视台报道,2019年,伊拉克1/5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25%青年人处于失业状态。据世界银行数据,当年伊拉克4000万人口中有60%每日开支不足6美元,2018年该国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仅为0.6%。“20世纪80年代初,伊拉克在中东属于比较富有的国家。当时伊拉克的人均GDP超过中国,已经有了高速公路。经过了美国主导的海湾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之后,伊拉克变成了贫困国家。
伊拉克战争后,经济重建任务繁重。联合国安理会于2003年5月通过第1483号决议,取消对伊拉克除武器禁运以外的所有经济制裁。伊拉克重建重点是恢复和发展能源、教育、卫生、就业、供电、供水、食品等领域。但由于安全局势不稳,基础设施严重损毁,经济重建进展缓慢。
工业
工业主要有石油开采、提炼和天然气开采。油气产业在国民 经济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为伊拉克支柱产业。伊拉克于1973年实现了石油工业的国有化。两伊战争结束到海湾战争之前,伊拉克平均日产原油350万桶,最高时达450万桶。
伊拉克70%的天然气属于石油伴生气,主要产于北部基尔库克油田和 南部鲁迈拉油田。伊拉克有9个集气站,日处理天然气0.42亿立方米。天 然气通过管道输送至位于祖拜尔和巴士拉的液化处理站经液化供出口。北部油区通过油管在黎巴嫩、叙利亚与土耳其的地中海港口输出原油,南部 油田通过油管至沙特阿拉伯的红海岸延布油港输出原油。伊拉克有炼油与石油化工以及纺织、食品、烟草等工业。
由于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以及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实施全面制裁,其石 油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基础设施也基本陷于瘫疾。石油工业逐步走上正轨,石油产量及出口量稳步增长。2011年,伊拉克原油日产量 260万桶,日出口量217万桶,2012年伊拉克原油日产量约290万桶,日出口量260万桶。2013年伊拉克原油日产量约为300万桶,日出口量240万桶。
农牧业
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两河平原的灌溉农业 已有数千年历史。主要农产品有小麦、黑麦、大麦、稻米、棉花、烟草、 温带水果与椰枣等。椰枣输出量居世界首位。畜牧业偏重在东北部地区, 养殖牛、羊、驴、马,西南部干旱高原上有游牧业。
伊拉克的可耕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7.6%,农业用地严重依赖地表水,主要集中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农业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粮食不能自给。全国有椰枣树3300余万株,平均年产椰枣约630万吨。
旅游业
伊拉克主要旅游点有乌尔城(公元前2060年)遗址、亚述帝国(公元前910年)遗迹和哈特尔城(俗名“taiyangcheng”)遗址,位于巴格达西南90公里处的巴比伦是世界著名的古城遗址,盛传的“空中花园”被 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此外,底格里斯河沿岸的塞琉西亚、尼姆路德等,均是伊拉克著名古城名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