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有巢氏-《史册》
第(2/3)页
1973年在河姆渡遗址 的第一期发掘中,木构建筑露头于第四层中部,出土的木构件总数达一千件以上。正与韩非子所说的:“有圣人做构木为巢 ,以避群害“相吻合。所以有史学家认为“河姆渡人“就是“有巢氏之民“,河姆渡地区就是“有巢氏国“的中心区域。
2011年08月29日光明日报《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化》 :“在东方中国的黄河流域地区,以黄帝为代表的华夏部落集团统一中华,继承了有巢氏、女娲氏和燧人氏的早期文化元素,形成中华文化的源泉。“
文献记载
明代罗颀所著《物原》记载:教民巢居----“有巢始为巢穴。“(《物原·室原第十二》)。教民食果----“太古茹毛而饮血,有巢始教民食果。“(《物原·食原第十》)。教民衣皮----“有巢始衣皮。“(《物原·衣原第十一》)。教民土葬----“几蘧蒿舁而风化,有巢始以累里掩之,燧人积薪以葬。“(《物原·葬原第十六》)。有巢氏衣、食、住、葬等具有创造意义的科学发明和革新创造,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具有划时代意义。以上在宋代高承《事物纪原》中也有同样记载。
有巢氏 的业绩功德重大创新发明:构木为巢--编槿为庐--建筑房屋。源于古今诸多史书记载。如:《史记》《后汉书》《太平御览》《路史》等;葺萑而扉----制造门扉,源于古今诸多文史记载如:《春秋纬命历序》《说文》《左传》等;溟涂茨翳----修葺装饰,源于古今文史记载。如:《庄子·让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韩非子·五蠢》等。
《礼记·礼运》: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禽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名号由来
号大巢氏
《始学篇》记载:“上古皆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
《通志·三皇纪》记载:“厥初,先民穴居野处,圣人教之结巢,以避虫豸之害,而食草木之实,故号'有巢氏',亦曰'大巢氏'。“
《中国远古和原始社会的传说及近代考古学的发现》说:“有巢氏,又名'大巢氏',因教民巢居而得号。“
《通鉴外纪》称为“大巢氏。其卷一云:“上古穴居,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教之构木为巢 ,以避群害,食草木实,号大巢氏。“
清代学者梁履绳考说:“古有两有巢氏,一在人皇后、燧人前,亦谓之'大巢氏',治石楼山,在位三百年……一在昊英之后,《六韬》《世纪》所叙者是也。“其兄梁玉绳认为:“后之有巢必上世有巢之裔,迁徙异处,降居诸侯,为太吴臣,似不得分为二氏。其末代以任乱臣擅国亡。“(《〈史记〉〈汉书〉诸表订补十种》)
《艺文类聚》卷十一引《始学篇》云:“上古皆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
文献记载
鲁迅曾取用过这种简称,其《汉文学史纲要·自文字至文章》云:“至于上古实状,则荒漠不可考,君长之名,且难审知,世以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者,列三才开始之序,继以有巢、燧人、伏羲、神农者,明人群进化之程,殆皆后人所命,非真号矣。降及轩辕,遂多传说,逮于虞夏,乃有箸于简策之文传于今。“
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徐旭生在其历史专著中,直接以这种简称命题,其曰《有巢、燧人、伏羲、女娲、神农各氏的来源》。历史学家尚秉和所著《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其卷一亦以《有巢燧人时社会状况》为标题。
《汉语大词典》解:“巢,有巢氏的省称。南朝.宋,鲍照《河清颂》:'窥刊崩石,捃逸残竹,巢风寂寥,羲埃绵邈。“;《六月六日登洞庭西山缥渺峰放歌》云:“叟童鸡犬寂无喧,别有天地疑巢轩。世人不信桃源记,谁知此是真桃源。“ 按:作者明代黄周星。“巢轩“指中华民族两个功德显赫的祖先--有巢氏、轩辕氏(黄帝)。这里以“巢轩“代指远古之世。
《汉语大词典》注解“巢“释为尧时的高士巢父;《大辞典》解:“巢燧: 指古代的'燧人氏'和'有巢氏' 。唐张九龄《龙池圣德颂》:'巢燧之前,寂寥无纪;书契而后,焕炳可观。“;“《先秦史》云:“吾国开化之迹,可征者始于巢、燧、羲、农。 “《中国民族史》云:“巢、燧、羲、农,及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等,事迹较可凭信者,必在距今五千年前后也。“
辞海注释'有巢氏':“传说中巢居的发明者,相传远古时代,他为了避免野兽侵袭,教民构木为巢 ,居住在树上,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巢居的情况。“
《淮南子.犯论训》在谈到房屋的发明时说:“古者民泽处复穴, 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热蚊蝱,. 圣人乃作,为之筑土,构木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
据《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和《大中华山西省地理志》记载:“有巢氏诞生石楼山。“
以下古今文献都有关于有巢氏的详细记载:《中国经济史辞典》《大学历史词典》《中国历代科技人物录》《中国古代建筑辞典》《二十六史精要辞典·上》《中华文化习俗辞典·文化习俗》《中华文化人物辞海·文化人物》《中国历史辞典·第二册》《中华文化辞典》《中外历史人物词典》《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宗教大辞典》《掌故大辞典》《古汉语实用词典》《老庄词典》《中国百科大辞典》《中国帝王大全》《中国神话人物辞典》《中国近现代史及国情教育辞典》《古汉语常用词词典》《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中国民间文艺辞典》《古代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大词典·下册》《宗教词典》《历代工艺名家》《中华百科要览》等。
后人追赠
“有巢氏“ 是后世给“发明巢居“的人的追赠。《韩非子》记载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 ,以避群害,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按:上列文字摘自《韩非子》。《太平御览》“有巢氏“引此文,略见异同。“禽兽众“作“禽兽多“,“虫蛇“作“蛇虺“,“民悦之“作“人悦之“。
唐著名诗人陆龟蒙歌颂说:“词云太古万万古,民性甚野无风期。夜栖止与禽兽杂,独自构架纵横枝。因而称曰有巢氏,民共敬贵如君师。“;李白《笑歌行》诗日:“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这里“巢“指有巢氏后裔巢父,尧时高士,以巢居闻名。
文化学者林河:“在燧人氏之前,人类都是无名的,所谓'有巢氏'、'燧人氏'并不是他们的'自称',而是后人的'他称'。“李绍连《华夏文明之源》中对韩非的记述解释道:“在人类出现的早期,即相当于考古学的旧石器时代,…'构木为巢'也是可信的,不仅因为我国西南的高脚竹楼,…近世在菲律宾巴拉望岛南部的克诺伊族,有人树上搭盖有简陋的住房…宛如鸟巢。有巢氏'当指居住在树上的原始人群。“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的设计、建造理念效仿有巢氏“巢居“的古老智慧,这既表明了当今社会对巢居文明的敬仰,也表明了有巢氏开创巢居文明的伟大功绩,对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具有积极和深远影响。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指出:“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人们最初怎样脱离动物界(就狭义而言),他们就怎样进入历史。“人类社会历史的第一页是最初脱离动物,而有巢氏的功德具有导引全人类文明进步的划时代意义。
有巢氏率领大家走出洞穴,引导人类为脱离动物界而迈开了第一步 ,是觉醒最早的原始人之一。历史学家姜广辉指出:“中国古代传说的'有巢氏',大致相当于蒙昧时代的低级阶段。“ (《论中国文化基因的形成--前轴心时代的史影与传统》)
氏族代称
“有巢氏“ 是巢居发明人的称号,也是华夏先民所处氏族的代称。“有巢氏“ 因为功德和地位,自然成为中国远古氏族中的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的称号便渐成为氏族的代号。 《庄子·盗跖》记载:“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马克思指出:“血缘家族是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血缘家族(血缘氏族)的出现,是人类从“原始群“转变到氏族部落(血缘家庭公社)的重要标志之一。有巢氏及其子孙代代繁衍,巢湖流域形成以血缘为核心氏族部落中枢及支系部落群体。
《论有巢氏功德与古巢国演延》:“'有巢氏'不是神而是个圣人(或者是一个英明的人类群体)……'有巢氏'不仅代表着一个原始氏族,也代表着一个历史时代,代表着中国文明史肇端的典型标识。“ ;“《辞海》释:“有巢氏,传说中巢居的发明者。相传远古时代他为了避免野兽侵袭,教民构木为巢,居住在树上。反映了中国原始巢居的情况。“;《通志·氏族二》载:“巢氏,有巢氏之后,尧时有巢父。“
中国华门(天下第一门),华夏文明的纪念碑。 华门顶部的“门祖阁“陈列中华民族的人居始祖、门祖有巢氏,表达对人居始祖有巢氏(暨有巢氏文化)的景仰。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华夏农耕文化探源--兼论以粮为纲农耕》:“农耕必然与定居相伴 ,以鸟巢为滥觞的木架民居结构于是出现 ,有巢氏与神农氏的时代同步。从此揭开了华夏民族以耕战为特色的农耕文化长卷。“
时代名称
“有巢氏“ 是巢居发明人的称号,也是华夏先民所生息的时代名称。“有巢氏“ 因为功德和地位,自然成为中国远古氏族的领袖人物,领袖人物的称号便渐成为他所生息时代的名称。
历史学家徐旭生曾立《有巢、燧人、伏羲、女娲、神农各氏的来源》专题,对关于有巢氏的史料及历代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和探讨,并明确指出:“就当代所能得到的材料去研讨,我们可以推断神农与有巢、燧人为同类,是战国时的思想家从社会进步的阶段而想出来的指示时代的名词。“
国学大师钱穆:“中国古代历史传说,极富理性,切近事实,与并世其它民族追述古史之充满神话气味者大不相同。如有巢氏代表巢居时期,燧人氏代表熟食时期,庖牺氏代表畜牧时期,神农氏代表耕稼时期。此等名号,本非古所本有,乃属后人想象称述,乃与人类历史文化演进阶段,先后符合。此见我中华民族之先民,早于人文演进,有其清明之观点与合理的想法。“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据我们的考察,有巢氏时代的原始人群并不是生存在这样的一个乐园;反之,而是生存在一个冰雪皑皑的蒙古高原之原野。“
历史学家们遂将“有巢氏时代“纪年“无限制“地往前推进,直到中国“传说时代“的始端---地质时代跨越“更新世“早期和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甚至巢县人及其文化……直至5万年前的丁村人及其文化,嗣后才进入“燧人氏时代“。(历史学家张习孔、田珏主编《中国历史大事编年》之《中国原始社会年表》)
《中国远古史》中,王玉哲将有巢氏纳入“狩猎经济“时代,《中国民族史纲要》的主编陈连开认为有巢氏约为“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晚期。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云:“有巢氏得名于'构木为巢',“构巢““也是可以作为时代标志的事业成就“。陈汉章《殷祝篇》:“'桀与其属五百人去,据南巢。'是有巢氏立国之始。…盖其国传至周初,其后亡在成康之后。“
古代尊称
称“大“,“大“者,尊也,敬也。古代用“大“于人称,往往体现德高、位重、辈长之类。王梓材《世本集览》载:“古人名号与国,多以'大'称者,循蜚纪有大騩氏、大敦氏,因提纪有大巢氏,'禅通纪'有大庭氏,又黄帝师大填,颛顼师大款,黄帝臣大挠、大隗、大丙……伏羲后有大风,少昊后有大费,诸书称舜曰'大舜',禹曰'大禹'。“ 称“巢“,与有巢氏其人筑巢之事迹功德有关。
称“氏“,这是古代的一种名称样式。古文献中,有关传说式记载的远古时代帝王,几乎一律地都享受这样的称谓。
《路史.前纪九》注引《河图》说明云:“有巢氏王天下也,驾六龙、飞麟,从日月,号古皇氏。“;《竹书纪年》记:“周武王十三年,巢伯来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