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大丑挨打-《山里有女初长成》


    第(1/3)页

    第290章  大丑挨打

    这年的三月底,芦苇荡里又响起了鞭炮声,兰家轮窑厂的大烟筒,又忽忽地冒起了黑色的烟气儿。

    那烟气儿一股一股的,在空中缠绕着,蔓延着,很快聚成了一片,就像要下雨前的乌云。

    幸好,五指山多风,一阵风吹来,那乌云便又没有了影儿。

    大烟筒下,那座被煤炭烤的发红的砖窑,就像一只偌大的癞蛤蟆,它的面前,是忙忙碌碌的人们。

    一车一车的砖坯运进了砖窑的肚子,经过烈火的洗礼,再运出来就变成了硬邦邦的红砖。

    那些红砖,再经过驴车队,又被运到了千家万户。

    窑厂烧了一轮砖的时候,武大郎和金子,也从山东老家赶来了,他俩还带来了一个本家兄弟,瘦瘦的,也不爱说话,像个闷葫芦,但干活很卖力,大伙见这家伙头发很长,就叫他个“长毛。”

    大丑也来了,毕竟,他有一个制砖机,在家闲着也不是事儿。

    虽然和兰之间发生过不愉快,但低低头,见了兰,陪个笑脸也就过去了,毕竟抬手不打笑脸人。

    脸皮厚,吃块肉嘛!!!

    不得不说,兰的砖窑,赶上了好时候。

    那些打工的农人们,在异乡挣到了钞票,就可着劲儿在家盖房子。

    这从旮旯村的房子变化就可以看出来,以前是土坯房,再到三间小瓦房,而现在,则又变成了平房。

    这平房不但费砖头,还费水泥和钢筋,而且这房子住起来,还没有瓦房舒服。

    瓦房,冬暖夏凉,而平房,冬冷夏热,整个儿颠倒了个儿。

    有次吃午饭的时候,老德顺就说,“这平房,只是赶时髦,竟是阎王爷贴告示,糊弄鬼哩。”

    武大郎听说了,就笑,他分析说,“这乡下人,也不是攀比,而是情不得己。

    现在己经吃饱了肚子,质量质量,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现在是讲质的时代。

    那些小女子,己到了嫁人的年龄,有的男方家不盖平房不愿意。”

    这话说的有道理,听的大伙连连点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