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荀彧赶忙拱手谦让道。 “将军实在是过誉了,铄公子敏而好学,勤勉踏实,这些日子以来,着实帮了我不少忙。” “若非有铄公子帮衬着做些事情,属下恐怕还多有劳累。” …… 将曹铄也引至身旁坐下后。 曹昂拍了拍弟弟的肩膀。 接着又捏了捏他的手臂。 随后颇为感慨的摇头言道:“算算日子,你马上也到加表字的时候了,彼时就多少算是个大丈夫了。” “近来你在文若这儿刻苦学习,想必也学有所得,所以为兄打算给你安排一个差事,也算让你独当一面!” “不知你可愿意?” 这还有什么不愿意的! 曹铄又不是傻子,兄长愿意给他安排差事,就意味着看重他这个弟弟。 这是对他的信任和认可。 还有什么比已经成为曹家最核心人物的兄长的认可,更能令他感到兴奋的事情吗? 曹铄二话不说。 赶忙拱手言道。 “小弟愿听兄长吩咐!” …… 见曹铄表现的相当积极。 曹昂满意的点了点头。 但他也没明说是什么事儿。 只是对一旁的荀彧问道:“文若,你可知枣祇此人,他现在官居何职?” 倘若问的是别人。 恐怕荀彧还要稍微思索一下。 但提到枣祇,荀彧甚至连分毫迟疑都没有,非常干脆的回答道。 “将军说的可是子恭?” “他眼下正担任定陶令一职。” 定陶县作为济阴郡的郡治,和郡太守待在一个地方办公,级别地位肯定是有的,但能够行使的权力却相对较小。 不过不管怎么说。 都属于一个较为不错的官职了。 只是曹昂在听完荀彧的回禀后,却毫不迟疑的摆了摆手。 “你挑过一个合适的人选来担任定陶令吧,枣子恭我留有他用。” 对此,荀彧自然不会多说什么。 将命令于文书上记下后,稍后便打算去找到枣祇,对其宣布此事。 …… 三人言谈了一阵。 喝完了一碗茶汤后。 曹昂便带着曹铄离开了府衙。 来到了目前空置大半的太守府中。 眼下由于曹操走马上任兖州牧,且新任济阴郡太守夏侯惇是遥领,故而包括曹昂的母亲丁夫人在内,那些父亲曹操的妾室以及庶出子女们。 此刻都居住在其中。 曹昂也并不去打扰。 只是领着曹铄,找了一处僻静的房间,等到关起门来后,从怀中递给了他两本书籍。 正是小麦和粟米的改进之法。 没错。 曹昂已经作出了决定。 把这两样东西交给亲弟弟来保管。 一来二人属于同胞兄弟,自己对其可以付出更多的信任。 二来曹铄为人比较老实,对于自己的吩咐会老老实实的完成,而不会偷奸耍滑,又或者说跳脱飘忽。 把东西和任务交给他。 不说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出如何的天赋和才能,只要能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做好自己该做的那一摊事。 那就算相当合格了。 当然。 稳妥和信任的人选有了。 那在才能这方面,就得再挑一个出来,充作具体的执行者。 由曹铄来掌舵和抓总,同时负责保管这两本书籍,由副手来具体执行。 这样的设想应该就比较完备了。 而执行者的人选。 其实方才就已经定下了。 …… 月票推荐票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