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七弟,八弟,你们以为如何?” 正在荀肃和荀旉神思渺渺,思绪飘忽到不知过去了多久之际。 耳畔突然传来了二哥荀绲的声音。 兄弟俩一并转头望去。 只见此刻荀绲,正嘴角微微上扬,略带几分意味深长的笑容,满眼深邃的盯着他们。 眼中透露出一股莫名的意味。 这让二人心里没来由的有些慌乱。 不过在面面相觑了一阵后,荀肃还是用夹杂着几分干涩的语气问道。 “二哥,您指的是什么?” 荀绲似乎是知道自己这两个弟弟,现在心情有些复杂,因此对于他们并未听到自己的提问,也不感到奇怪。 而是抬手向曹昂示意了一下。 接着极为耐心的复述道:“曹将军眼下受朝廷之命,担任豫州牧一职,有朝廷之文书,天子之印信。” “以我之见,曹将军州牧一职合乎正统,豫州治下诸郡国,理应恭敬上表,听候曹将军的调遣与安排。” “我荀家世代居于颖川,同样也是豫州的一份子,合该在此之列。” “只是荀家,毕竟不是老夫一个人的荀家,所以还要问问你们的看法。” 荀绲说的轻描淡写。 不过荀肃和荀旉明白,这是二哥荀绲在摆明车马,和他们对阵博弈了。 同时,这也是在给他们一个机会。 如果二人依旧坚持反对投靠曹昂,那么只需直言开口,坚定反驳即可,其后是唇枪舌剑的论战。 反之,若现在选择放弃。 那改变立场还来得及。 …… 兄弟二人在沉默了好一阵后。 方才互相对视一眼。 接着先后沉声说道:“二哥之言有理,曹将军乃是受命于朝廷的正官,我等理应遵从曹将军的命令和吩咐。” 没错。 原本坚持己见,认死了想要让荀家保持中立立场,不到最后分出胜负,坚决不站队的两位老同志。 于此时此刻。 终究是改变立场,选择了后者。 其实曹昂在到来之后。 从头到尾就没说过几句话。 而这两人主意之所以改变的这么干脆,功劳几乎全在荀悦身上。 首先荀悦是荀俭的儿子,向来受他们这些家中长辈的爱护与关照。 如今一直蜗居在家中,一门心思埋头苦读的晚辈,居然有了心仪愿意投靠的势力,倘若他们这些做长辈的,与该势力发生了矛盾冲突,那又让荀悦夹在中间如何自处呢? 其次,对于这些老同志而言。 他们并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更多的是为了稳妥起见,为了在大风大浪中,依旧保持家族屹立不倒,才坚持一以贯之的原则。 但眼下家族中,向来以远见卓识而著称的二哥荀绲,以及品学兼优,学识渊博,德才兼备的侄儿荀悦。 都觉得曹昂具备一飞冲天的潜力。 跟着曹家混,能拥有远大前程,能够让家族更进一步。 这就意味着在权衡利弊的天平上,左边一侧的砝码,已经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那他们俩又何必继续抗争呢? 所以才会临时更改立场。 …… 听到自己两个弟弟的确切回答。 荀绲不由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禁不住连连点头。 他现在是越想越觉得满意。 只觉得自己之前的判断,简直是明智到不能再明智。 难得荀家除了自己这一脉之外,还有具备远见卓识,能够看清楚大局之势的顶级人才。 不愧是大哥家的孩子。 这么多年的书也没白读,学问也没白研究,以往还有人说,荀悦是读书读傻了,殊不知人家是君子藏器于身。 同时荀绲还想到一点。 那便是曹昂能够折服荀悦。 无论是他本身的事迹,令荀悦感到钦佩,所以主动投效。 还是动用了言语劝说。 都足以从侧面证明,曹昂是个本事不俗,能力强悍之辈。 这样的人注定在这偌大的天下间,打下一番基业来,即便天行有变,日后很可能做不到横扫天下。 但也绝对混的不会差。 这不就更加证明他没看走眼吗? 荀家在这样的人物身上下重注,而非像过往那般雨露均沾,绝对是一件非常划得来,能够获得无数回报的事情。 想到这里。 荀绲当即将目光转向了,尚未表态的最后一人身上。 “四弟,你呢,伱又做何想法?” 荀家最高决策层一共四人。 而如今其中三人统一了意见。 那剩下这个,无论是同意与否,其实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荀焘很显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