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四章 周礼自庄公失-《子午春秋》


    第(2/3)页

    第二天中午,鲁庄公终于捂着腰、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馆舍。

    鲁庄公回国之后,人们发现他从齐国人那里学了不少坏毛病。要知道,鲁国公室一向以崇尚《周礼》、倡导素俭著称,而齐国公室则一贯主张因风简礼、随心所欲;鲁国人追求吃饱,而齐国人讲究喝好;这是因为鲁为农业大国,而齐却是商业大国。

    齐国人的奢侈之风与管仲实施的经济政策密切相关。原来齐国通过国际贸易赚取了海量的金钱,这些钱已经堆满了库府,管仲认为如果不使金钱流通起来,还不如把它们毁掉。

    这些钱一部分用来结交各国权臣,但是大部分钱还是用在国内了。从前与诸侯国发生的动用武力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利用一部分贸易顺差的就化解掉了;公室大力兴建基础设施与发展军备,并且倡导奢侈消费。最后竟然奢侈到煮鸡蛋前要在壳上进行绘画,烧木柴前要在上面雕刻花纹。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货币流通起来。

    鲁庄公对齐国人的生活方式不停地啧啧称奇。他感觉自己跟齐桓公比起来简直就是个土老帽儿。结果他整个人都变了,他也开始穿着起华丽的朝服,使用精美的餐具,在他眼里,齐国的大夫才是真正的贵族,而鲁国的大夫一个个全都土得掉渣。

    后来,鲁庄公又把供有桓公庙的楹柱用丹漆涂成红色。要知道,王室太庙的楹柱也不过是青灰色的呀!把庄严肃穆的建筑涂成欢乐喜庆的颜色,这种荒唐事儿在当时也只有无拘无束的齐国人能干出来。

    这还不算完,鲁庄公接下来又命人把桓公庙的椽子刻上花纹。要知道,周人为了宣扬俭素,规定诸侯的太庙的椽子都不准打磨,更不要说精雕细琢了。

    大夫御孙说:“俭属大德,侈属大恶。鲁国先君怀有大德,而君侯却昭示大恶,恐怕不可以吧。”

    这一年秋天,鲁庄公终于把哀姜娶回鲁国。为了表示对新婚夫人的重视,鲁庄公把同姓大夫的正妻都召来和她相见,而这些女人们见面时相互交换的礼物都是玉帛。

    御孙又说:“男人之间的礼物、贵重的用玉帛,普通的用禽鸟;女人之间的不过是榛子、板栗、大枣、干肉而已。如今男女相送之物相同,便是男女无别了!男女有别是国之大节;如今由于君夫人的原因开始出现混乱,恐怕不太好吧?”

    鲁庄公在以后的时间里不停地干出不合周礼的事。鲁庄公二十五年的六月朔日(BC669的5月27日)发生了一次日环食,鲁庄公命人在神社击鼓,并宰杀牲口,向社神奉献牺牲。这套打法估计也是从齐国人那学来的。因为《周礼》规定应当在朝中击鼓,在神社中用玉帛进行祭祀。

    这年秋天,鲁国遭受了罕见的洪灾,鲁庄公又使用一些奇怪的方式进行祭祀。鲁国人甚至产生了一种幻觉,觉得那个行为奇怪的家伙不是周公子孙,而是一个穿着鲁国服装的东夷人。

    鲁庄公干出的诸如此类违反《周礼》的事情越来越多:国外的教唆者是齐桓公,国内便是哀姜了。后来人们普遍认为,把鲁庄公引向堕落是齐国人削弱鲁国的系列手段之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