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陈完也经常介绍些天南地北的人给重耳认识,重耳通过这些人了解到天下列国的大量信息;在这些国家中,他最想游历的,就是古老神秘、繁荣强大的“荆蛮”国度——楚国。 重耳在齐国无忧无虑地渡过了七年的美好时光,直到西方传来子圉逃离秦国的消息,他的生活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 消息是一个郑国商人带来的,他通过赵衰见到重耳,然后就在酒桌上、当着所有流亡者的面把太子圉逃跑的事件陈述了一遍。 商人走后,好事的胥臣根据商人的陈述算出了他从雍到临淄的行进速度,结果发现那是一种强行军的速度,而且他了解的内幕可不是坊间人士所能知晓的,所以人们一致认为商人是受秦伯之命专门来传递消息的。 狐偃说,如果猜测是真的,他们就应当马上启程到秦国去。追随者们都表示赞同,唯独重耳撑着醉醺醺的眼睛,大声叫喊:“生活在齐国已经很好了,我就呆在这里,哪也不去!” 第二天上午,狐偃、赵衰、胥臣等在郊外一片人迹稀少的桑林里碰头。到秦国去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剩下的就是怎样避开齐国人的耳目、把重耳弄出去的问题了。 人们全神贯注地讨论,却没有察觉到身旁的桑树上有个采桑女(她是重耳妻子姜氏的侍妾)。她把这些人的话尽收耳底,等到人们散去,她就急匆匆赶回去向女主人告密。 姜氏的脸色变得很难看。她询问了几个问题,最后问侍妾是否向第三人泄露了秘密,得到否定的回答后,她就要求侍妾管住自己的嘴,马上去蚕房摊桑叶。侍妾退下去后,姜氏立即派了一个贴身侍卫赶过去把她勒死了。 姜氏悄悄找到狐偃,告诉他自己已经知道人们的谋划,并希望能够助一臂之力。狐偃连连摆手断然否认,他可不想死在这个强势霸道的女人的阴谋诡计里。 姜氏把侍妾报告给她的话挑几处关键点复述了一遍,以证明前言不虚。她看到狐偃在不停地冒汗,于是说道:“公子如果一生留在齐国,我就只能是重耳大夫的内子;如果他能成为晋国的君主,我将成为晋国的夫人。如果你处在我的位置,你会怎样选择?没有我的参与,你们带不走他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