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郑国叛楚-《子午春秋》


    第(2/3)页

    许灵公见子反帅师救郑,害怕被子反追究许国“通晋”的罪名,于是主动到军中去控告郑国人。许灵公刚刚在子反对面坐下来,郑悼公就带着皇戌接踵而至;两君见面分外眼红,当场瞪眼睛、竖中指、拍桌子互相大骂。

    许灵公指责郑悼公破坏盟约,擅伐盟友,要求楚人追究郑人的罪行。

    郑国人则称挑起事端的恰恰是许国人,因为那块地的主人(一个许国大夫)带着封地逃到郑国寻求庇护,而许国人却武力占领了流亡者的封地,郑国是不得已才出师将其收回的;而许人不但没有向楚国寻求帮助,反而招来了晋人,许国才是应当受到惩罚的。

    双方面红耳赤吵吵闹闹争执不休,从中午一直吵到太阳落山。子反听得头都炸了,他的身体也不自觉地来回晃动。

    他担心授人以柄,不敢擅作主张,因而说道:“两国之事,还是交给寡君决断吧,我没有智慧,不敢专断。”

    鲁成公五年(BC586)春,许灵公向楚共王控告郑国人。楚共王召郑悼公来参加诉讼。郑悼公带着皇戌和公子发(子国)到楚国应诉。双方辩论了整整一天,楚共王让他们各自回去休息,然后连夜召开讨论会。

    子重主张应当惩罚郑人的背叛行为,子反则谨慎地表达了倾向郑国的意见;而支持许国人的意见也最终占了上风,楚人便判定郑国人有罪。

    第二天,楚共王向双方公布了裁决结果,但是他还没有想好应当如何追究郑国人的责任,于是下令将皇戌和公子发留在楚国,让郑悼公回新郑去等待消息。

    此时,以公子弃疾为首领的七穆大夫已经成为郑国统治阶层的中坚力量,这个集团最大的特点就是团结紧密、一致对外——无论敌人来自本国还是外国。

    公子发和皇戌被扣留的消息令他们群情激奋,声称绝不接受楚人的无礼行为,如果楚国不立即释放二人,将断绝两国外交关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