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孙氏叛卫-《子午春秋》


    第(2/3)页

    终于在某一天,报信的人说,卫侯看了最新报告后直接把竹简甩出窗子,并且砸碎了很多瓶瓶罐罐,他还叫嚷着说,他明天就把国家的名字从“卫国”改成“孙国”。

    但是,这份把卫成公气得暴跳如雷的报告记述的并非什么新鲜事,而是一件众所周知的事。原来新筑大夫救孙良父有功,卫穆公便打算赏赐给他一块土地,但是大夫没有接受,而是请求允许他用“曲悬”的规格布置自己家中的正厅,并在马的前额装饰特定的饰物。

    周礼规定,天子正堂的四壁都可以悬挂乐器,被称为“宫悬”;诸侯只许东西北三面悬挂,被称为“曲悬”;大夫挂两面,士挂一面。

    因此新诸大夫的行为就是僭越、就是把自己当成诸侯了。卫穆公考虑到能省一大片土地,于是满足了那个绿豆小官员的虚荣心。

    但是不久孙良父又冒出来了,他说小城官员都可设置曲悬,他堂堂上卿因何不可?卫穆公实在找不出理由拒绝他,也只好准许了。

    以上事实陈述完毕,揭发者随即开始攻击孙良僭越礼制、有取卫侯而代之的不臣之心;并称孙良父虽死,但是曲悬还摆在孙府,孙林夫并没有恢复原状;所以他也继承了父亲的野心。

    孙林父大为恐惧,当晚就化妆成普通人独自逃走了。他逃到晋国,把自己的封邑(戚地)献给晋景公。戚在今河南濮阳北,城市繁华,地大而富;它不独为卫国重地,还是中原要枢。

    为解决孙林父叛逃留下的后遗症,卫定公亲自去见晋景公,他把晋国君臣贿赂个遍,然后请求晋人把戚地还给卫国。

    晋景公私下对韩厥说:“要不是看在戚的分量上,寡人才懒得收留孙氏呢!把戚还给卫国,要孙氏还有何用?”

    韩厥说:“为了一个臣子触怒一个君主,不明;为了一座城市失去一个国家,不智。君侯如果得到卫国人的拥戴,卫国的哪座城市不是晋国的边邑?何必为了戚邑与整个卫国结怨?”

    晋景公这才舒展眉头,高高兴兴地把土地还给卫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