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孟僖子失礼-《子午春秋》


    第(2/3)页

    夏四月初一,华夏发生了罕见的日全食,晋平公问士文伯:“本次日食,谁将遭受祸患?”

    士文伯答道:“鲁国和卫国。”

    晋平公问原因是什么。士文伯说:“日食始于娵訾,终于降娄;娵訾为卫国分野,降娄为鲁国分野;因此两国会遭遇祸患。但是日食在娵訾长,在降娄短;因此卫国祸大,应当在卫侯;鲁国祸小,应当在上卿。”

    晋平公又问:“《诗》说的‘彼日而食,于何不臧。’是什么意思?”

    那句诗出自《十月之交》,是周人为职责周幽王而作。士文伯眼珠一转,决定借此敲打敲打晋平公:“说的就是昏君乱政的意思。国家政令混乱,君主不用善人,因此将从日月之食中遭遇灾祸;因此掌管国政不可以不慎重。”

    晋平公问:“如何掌政?”

    士文伯心说:“你都即位二十三年了,现在才想起来问这个问题?是不是太晚了些?”但他仍然恭恭敬敬地回答:“很简单,只需要做好三件事就可以:一是选用善人为官;二是随民所欲;三是行政顺从四时之序。”

    但是晋平公依然听不懂弦外之音,他只关心士文伯的语言灵不灵;结果八月份卫襄公去世,十一月季武子去世(季悼子继位),晋平公不禁大呼“神奇!”

    卫襄公去世后,太子元即位,是为卫灵公。自孙林父占据戚邑背叛卫国以来,戚邑一直置于晋国的保护之下。卫国人心中有恨,但是又不敢发作。

    卫襄公在弥留之际对太子元说:“寡人没有才能,到死也没能收回戚。我听说齐僖公死前命令齐襄公务必灭纪,否则神主不得列入宗庙,于是乎齐襄公灭亡纪国。我不会对你那么严厉,但是我也要对你说,如果不能收回戚邑,你就把神主和你的妻妾们的摆在一起吧!”

    后来有人把这件事报告给士鞅,并说道:“卫国侍奉晋国没有不和我国心意的,我国却没有相应的回报:庇护卫国的叛国者,又占有卫国的土地。因此卫国产生贰心。《诗》说:‘鹡鸰在原,兄弟急难。’又说:‘死丧之地,兄弟孔怀。’兄弟之间不和谐,所以相互仇视。况且疏远兄弟,谁又能归附晋国?卫国的君主日夜期盼收回戚地,如果不能,必然背叛晋国。我国直到今日依然不肯归还卫地,就是要把卫国和其他诸侯逼进绝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