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相由心生-《大楚歌》


    第(2/3)页

    路筱听罢,双眼如同弯月一般眯了起来,笑道:“三少爷别打趣我了,只是在府中与下人偷学了几手罢了,不足上大雅之堂。”

    说着,她在楚墨对面坐了下来,靠在桌上,一只胳膊撑着脸颊,看着楚墨问道:“不知三少爷去北上考学可遇上了什么新鲜事?嫂嫂终日待在这大宅子里,不曾远游,也不知这外头现在变化得如何了。”

    楚墨一愣,也不知从何说起。他怔怔地放下茶碗,温和地道:“此番说来话长,我离家已久,回到府中物是人非,有些不适应,不如嫂嫂先与我说说这些年我离家之后府上的事儿如何?”

    路筱听罢,淡淡一笑,道:“好啊,我也好久没有与外来的人说说话了,要不是趁这回聚会,还不知道得在这园子里无聊多久呢。”

    说着,她也为自己上了一壶茶,啜饮了一口,道:“三少爷不知道,当年你离家时,可把老爷气坏了,与外人声称要与少爷你断了关系。但这也只是一时气话,天下有哪个为人父母不疼惜自己的孩子。后来老爷听说你在北上的途中写了好多抗楚的文章,还给他涨了脸面,常拿出来与外人炫耀。我也留了一份手抄文。”

    说罢,她便起身,从一个木屉中取出一本小册子,翻开递到了楚墨的身前。

    楚墨暗暗苦笑一声,拿起册子简单地翻了翻。

    孤身草履踏北州,万里战火伴远游。

    不闻鸡鸣穿乡里,只见楚狼吞诸侯。

    这不就是骂我的打油诗么?这种水平还能去考学?楚墨无奈地叹笑了一声,收起了册子,路筱只当他是不满意之前的文笔,笑着道:“我一介没文化的女子哪里懂这些你们大男人的东西,我只是觉得写得挺好的,老爷也赞不绝口,才私藏了起来,三少爷莫要取笑我。”

    说罢,她宛若铜铃般清脆悦耳的笑声传来,道:“三少爷传出不少诗作后,便突然没了消息,老爷上下都很担心。但那时战乱正焦灼,暴楚连连败退,举国上下同仇敌忾,老爷也忙着募捐一事,无力顾及少爷,但他心头还是十分牵挂的。直到听闻少爷在杭州当上县令的消息后,老爷才放下心来。”

    楚墨点了点头。数年前他在楚宫的地牢只与欧阳墨有过一面之缘。那时欧阳墨已经被严刑拷打得没了人形,只剩半口气吊着。但他见到自己仍是摆出一副读书人的骨气,痛骂了一番。他的长相与自己着实是十分相像,陆川便将他活生生地揭下了面皮,换在了自己的面庞上。

    现在想来,楚墨对他着实有些钦佩,大户人家的出身,也有如此视死如归的情怀,实属不易。

    “说起来,我在少爷离家不久便嫁入了欧阳府上。”路筱淡淡地回忆道,“虽说我与夫君算是联姻,但他也是个儒雅之人,对我很好。只是新婚燕尔没多少日子,夫君便参军去了前线,最后……”

    说着,她的声音低了下去,神情也变得悲伤。

    楚墨见状,忙安慰道:“堂兄护国有功,也算是为国捐躯,实属光荣。”

    “三少爷有所不知。这暴楚南下侵韩的部队异常凶猛,夫君前去参军可谓是九死一生。”路筱说着,眼中带着悲切,“我在他临行前极力劝阻,可他就是不听。你说这楚军败退明明是早晚的事,抗楚的人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他为何还要一腔孤勇地前去送死呢?”

    楚墨听罢,不知还说些什么。男儿志在四方,而女子只在意一家平安,两者历来很难理解。

    根据他从欧阳墨的生平中了解到的欧阳府中情况,他的堂兄欧阳结前去参军的那个时候楚军确实已经开始走上了下坡路。而楚墨自己也是在那个时候临危受命,换了身份一路南下,潜伏进燕国的天枢阁内。

    而让在远征时所向披靡,一路高歌勇进,令天下闻风丧胆的楚军开始节节败退的转折点,就在于一个人——天下剑客榜第一人,剑客宗师,李淳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