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是王羲之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因而受人推崇的缘故,也留下不少典故出来。 据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 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 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还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的一座桥,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 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 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 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 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 大书法家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亲手写春联贴之于门,因为他的字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很多人都想得其字而又难得,所以每年除夕他的春联一贴出不到半夜就被人偷偷揭走。 这一年,除夕又至,王羲之照旧写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八个字的春联,留下了下半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