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陈郡谢氏(二)-《女帝的传奇相公》


    第(2/3)页

    碍于谢安的机智和镇定,桓温始终没敢对二人下手,不久就退回了姑孰,王坦之当初与谢安齐名,众人至此才分出二人的优劣。

    孝武帝当时年幼力弱,在外又有强臣,谢安与王坦之竭尽忠诚辅佐护卫,最终使晋室得以安稳。

    同年三月,桓温病重,暗示朝廷对他加九锡,让袁宏起草奏表,谢安见后,动手修改原稿,十多天还未改好,等桓温一死,加九锡之事因此搁置。

    桓温死后两个月,谢安升任尚书仆射,总领吏部事务,加后将军,与尚书令王彪之一起执掌朝政。

    太元元年,谢安打算让外戚王蕴出镇,于是让桓温之弟桓冲解任徐州刺史,由王蕴接任,朝廷命谢安总领中书事务。

    为了缓和矛盾、稳定政局,谢安实行了着眼于长远、以和谐安定为重的执政方针。

    桓冲也深明大义,认为自己的德望不及谢安,心甘情愿地以镇守四方为己任。

    谢安也用桓冲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事和徐州刺史,镇守京口,后又转任都督七州诸军事,兼任荆州刺史。

    他对桓冲虽有猜忌,但总体还是达到了荆扬相衡,则天下平的目的,共同对付北方的前秦政权。

    谢安心存仁义,辅助朝廷,劝导百官,即使是会稽王司马道子也依赖于谢安的辅助调和。

    当时的前秦侵犯边境,告急文书频频传来,梁、益等州先后失陷,他面对危机,镇定自若,作长久打算,以宽仁安定内外。

    广行德政,百官同心同德,不计小过,专心国事,恩威流布广远,当时人赞扬谢安,将他比作王导,并认为他在文雅方面则更胜王导一筹。

    建康的宫殿毁坏,谢安打算整修宫殿,王彪之等人以外敌入侵为由谏阻谢安,谢安不听,竟独自决定修宫。

    宫室设计,都依照天象,合符北极星的方位,而役夫也没有什么怨恨。

    同年,谢安兼任扬州刺史,朝廷允许谢安可带甲仗百人入殿孝武帝开始亲政,升谢安为中书监、骠骑将军、录尚书事,谢安坚决辞让了骠骑将军之职。

    恰好当时天象失常,大旱连年,谢安上书主张复兴衰败灭亡的侯国和贵族世家,寻找晋初开国功臣的后代加以封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