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萧衍无法控制局面,只好边战边退。过一道沟时,军队自相践踏,再加上北魏军在后边射箭攻击,齐军死伤惨重。最后,萧衍退到了樊城,才得以站稳脚跟。 这次战败后,萧鸾未责怪萧衍,而是让他主持雍州的防务,出任雍州刺史,从此萧衍就有了一块固定的根据地,这为他势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他日后争夺齐政权的资本。 建武五年七月,在位只有五年的萧鸾病逝,由其子萧宝卷即位,萧宝卷为人暴虐,即位后擅杀诸多大臣,使得朝野惊恐,人心离散。 在萧宝卷冤杀萧衍的兄长、尚书令萧懿后,萧衍召集部下商议废掉萧宝卷。 众人非常赞同,萧衍于是大力招兵,准备和萧宝卷决战,很快招募到甲士千人,马上千匹,战船三千艘。 适逢行荆州府事的宗室萧颖胄拥立南康王萧宝融举兵,萧衍于是与其联合,共同征伐东昏侯。 之后,萧宝融在江陵即位,即齐和帝,最后萧衍领兵到达了建康城下,和守军激战,攻下了外城,将齐宫城团团围住。 在国难之际,齐内部仍有奸臣进谗言,说事到如此完全是文武大臣的过错,怂恿萧宝卷大开杀戒。 这使征虏将军王珍国异常愤恨,暗中派心腹给萧衍送去一个明镜,表示心迹,王珍国和其他大臣,带兵夜入皇宫,杀死在国难当头还在醉生梦死、歌舞不断的萧宝卷。 然后将他的头颅送出,献给萧衍。萧衍在攻占首都建康后,派兵四处征讨,各地的官员纷纷投降归顺。 这次萧衍拥戴萧宝融,消灭了东昏侯,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也因此升任大司马,掌管中外军国大事,还享有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殊荣。 萧衍虽然大权在握,也想废萧宝融自己做皇帝,但他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静待时机,原来的好友沈约知道他的心事,于是委婉地向他提起此事,第一次时萧衍装糊涂,推辞过去了。 第二次提起时,萧衍犹豫片刻,说了句让我想想再说吧,后来就答应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