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红尘闹起尽干戈 第一百四十章:青莲剑仙-《修盗春秋》


    第(1/3)页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若说山势之雄奇高险者,华夏诸峰。还无一有比得上西川剑门出云峰者。

    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

    悬流千丈忽当眼,芥蒂一洗平生胸。

    西川乃是盆地,地势低而百转回折,在华夏之西南。而剑门的几座巨峰,像是在西川这一口硕大的碗口之上插了数把尖刀。

    噫吁嚱!

    危乎高哉!

    循路登绝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

    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太初、出云两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好一片自在逍遥之境!

    山脚下,成千上万的芳华争奇斗艳,树高叶深,比之山下的阔叶,山上叶子尖尖的,盖为高寒所勒限制耳。

    溯山溪北上,两崖峭石夹立,那巍峨的石壁,仿佛马上要倾泻而下。高峰之上,树巅飞瀑纷纷,若银河洒落九天,又似垂天之云。

    这一日,历经两万余载,依旧在修界长青的西川剑门,迎来了一位“贵客”。

    “人来了?”

    “来了。”

    “好生招待,别缺了礼数。”

    “是!”

    长眉若柳,身如玉树,额头一朵莲纹甚是耀眼,细长的剑眉入鬓,淡青色的长发中夹杂着几缕银丝。

    这个看上去三十余岁的中年男子肌肤白皙的有些苍白,有一股子遮掩不住的书卷气。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仿佛世外谪仙人。

    儒雅。

    任谁见了,第一反应都是如此。

    他是青莲雪,西川剑仙青莲雪。

    比起剑圣之名,他更喜欢别人称呼他年轻时的名号。别看他模样只有三十许,实际上已经五百多岁了。

    自青莲雪突破元婴境界之后,西川剑门执剑人的位置就被他稳稳当当坐了两百年。

    有剑圣一人,可抵百万雄兵。

    剑门在华夏修真界是个特殊的存在,它招收弟子的方式不同,寻常门派如灵溪派,一般只招收适龄学子。而剑门则不拘一格,不论是三五岁的小童儿、还是三四十岁的散修,甚至是七八十岁的凡人老朽,只要对剑道有独到的见解,就可以被剑门奉为座上宾。

    而且剑门不教授功法,只传授剑意,无论你修习的是小五行法诀,还是佛息吐纳,抑或是蛮修功法,只要能执剑,一样可以入剑门修行。

    剑门所追求的,是极致的剑道。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修士。

    出云峰下,常有个矮胖头陀拿着一把数丈长、两尺宽的“烧火棍”舞得虎虎生风——那就是他的剑。

    鹿角溪旁,千百把飞剑回旋往复,像是大海中聚集的鱼群。

    以木为剑者、以石为剑者、以花草虫鱼为剑者亦有——

    “哈哈哈哈哈——”

    一阵爽朗的笑声从出云峰下传来,只见那人虎背熊腰,豹头环眼,一身大红色的长袍,光着头顶,腰间系着一条乌黑的长带。

    这人身材极其高大,身边的数名剑门弟子发髻梳的高高的,也只能及得上他的肩膀——这彪形大汉看上去得有一丈高了。

    “久闻华夏剑门,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不拘一格、有教无类,今日一观,果然名不虚传。”

    “蛮主谬赞了,倒是蛮主离我剑门千百万里,居然了解得如此细致,实在是愧不敢当。”

    “哈哈哈,哪里哪里,我对华夏剑门倾慕已久,此次前来正是要一观剑修之风范,一路行来,当真是收益颇多——”

    “不敢不敢——”

    这位领头的迎宾弟子名叫李鸣珂,入派一百余年结丹,是不折不扣的天才人物。但因为修习功法的缘故,几十年前突破剑掌之时走火入魔。

    灵道通里阴郄邃,神门少府少冲寻。手臂上两条经脉尽废,若不是青莲雪断其障气,李鸣珂现在已经是个死人了。

    虽然保住了一命,但李鸣珂再也不能用剑。

    但毕竟在剑门修行多年,李鸣珂于执剑与御剑流派之上另辟蹊径,一双剑掌天下无双,所以虽然修为不得寸进,李鸣珂仍然做了剑门的一洞之主。

    “李道友,此次我来是有要事要见青莲剑仙,不知能否与剑仙一晤?”

    李鸣珂心中诽腹不已,这蛮子果然功课做了不少,不仅口中算是华夏修真界的“官话”,而且连礼数也丝毫不差。尤其是“剑仙”的称呼,说明他对剑门了解不浅。

    如果不是这一身北方蛮修的打扮和一丈高的雄姿,凭借一口儒雅的谈吐,外人见了还以为是哪一家的世家公子,而不是名震北域的罗刹库布蛮主。

    罗刹国在华夏修真界以北,土地广袤,曾有修士冒险深入罗刹,一路向北,御空十年才到达极寒之地。至此华夏修士方知罗刹之广袤——纵横千万里,绝不亚于华夏之大。

    从上古时代开始,华夏与罗刹就一直是对头,前有五蛮侵辽,吞并百万里;后有北胡掠秦,屠杀数万修。可以说两国是世世代代的仇雠,而且多次交锋,华夏修真界总是吃亏的一方。

    直到秦帝一统华夏。

    秦帝以眇眇之身,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北击要害之处,西下大宛之城,东征扶桑诸岛。乃使麾下雄狮百万,却匈蛮七百万里。百蛮大国,四十多位蛮主被杀,上千金丹大蛮战死,元气大伤。

    罗刹不敢南下而牧马,北狄不敢弯弓而报怨。

    秦帝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整整千载,罗刹国不敢往华夏修真界派遣一兵一卒。

    直到中古时罗刹国恢复了元气,趁着华夏内乱,才又将辽洲以北的数十万里土地给悄悄占据……

    罗刹国与华夏修真界的势力体系不同,华夏十二洲是大派林立,各自为战,除了名义上的供奉之外,各个门派之间谁也指挥不动谁。但罗刹国的十二个蛮区却不同,每个蛮区都有一位蛮主,虽然内部一样攻伐不断,但等阶更为明显,蛮修必须无条件的服从蛮主的命令。

    罗刹国的修行体系也是大同小异,最低的祭司,然后是执事,然后是大蛮,最高的是蛮主。当然这个分别对应着华夏的炼气到元婴四个境界,但是这个执事与门派的“执事”不同,灵溪派的礼堂执事只是一个职位罢了。

    罗刹国共百位蛮主,相当于元婴中期以上的实力,而十二位大蛮主才是罗刹国真正的统治者,每一位都修为通天,又称为十二使徒,与元婴后期境界的修士相应。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