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相比秦国皇宫里的暮气沉沉,远在东京的东周皇室却是扬眉吐气,秦皇的圣旨没有一句过多的解释,只篆写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盖着传国玉玺的印章,只看着就让人热血沸腾。 “传国玉玺果然是在小秦国!”东周皇帝看着那方印章激动的面色都红润了几分,千年来世代君王都在寻找的东西,突然间仿佛就触手可及了。 “恭贺陛下,有宝自远方来。”旁边的太监一脸谄媚,根本没影的事情也能厚颜无耻的说出花来。 “去召誉王进宫。”东周皇帝喜笑颜开,太监都跑到门口了还是又补了一句:“让太子也到御书房议事。” 太子赵宸住东宫,誉王赵勋住宫外,自然太子先到,请了安以后见父亲未说要议何事,便知还在等人,安静的候在一旁。 皇帝看了秦皇的手书,邀请东周派使臣前往的信息让东周皇帝越加高兴,看太子的眼神都柔和了几许,很是关心的问道:“太子身上的伤可好了?” “父皇费心,儿臣已经大好。”太子有些受宠受惊,那日里虽然皇帝出脚重,但他年轻体壮,不日就好了。 “你可怨过朕?” 太子忙起身跪下,“父皇教育儿臣,儿臣不曾有怨,是儿臣有错。” “起来吧。”东周皇帝又赐他坐回了原位,看他惊慌的样子难免心酸,身为嫡长子,册封太子是名正言顺的事情,偏自己还有一个宠爱的孩子,让其心惶惶,失了储君的气度。 “太子。” “儿臣在。” “你自出生就注定了身份,你是朕的嫡长子,朕册封太子的时候没有过任何犹豫,你可明白?”东周皇帝语重心长,虽然他对誉王荣宠有加,但立储之事从未动摇过,赵氏几朝立储从来不以贤明首论,立嫡立长方为正统,只有君正,朝政才正,这是先祖圣训。 “儿臣,明白。”太子低着头,神色复杂,一个平庸的太子与一群优秀的皇弟,不是只有身份就能支撑的。 或许是失望的次数太多,东周皇帝已经无力再纠正,也不再多言,等着誉王到了便商议出使秦国之事。 “秦皇没有询问任何使臣的事情吗?”赵勋先对手书的内容感到了疑惑。 “他平平安安从我东周离境,是郭万仪那老东西扣住的,与我东周有何关系。”东周皇帝不以为意。 赵勋却觉得其中有古怪,自己的使臣出了事不过问也不营救,更不等使臣回禀九州的情况就热情邀人前去,怎么看都不合理的。 “感觉他们是想把注意力都吸引到秦国去。”赵勋说,却也没多做分析只询问道:“父皇是想派人去秦国吗?” “如此盛情难却之事,礼当回应的。”皇帝不掩笑意,将传国玉玺的圣旨传给两位皇子看。 赵勋实在没看出是个多么神圣的东西,但不敢扫了皇帝兴致,却上前请旨道:“儿臣愿意前往秦国,为父皇一探虚实。” 太子拿着圣旨的手僵硬了几分,低下的眼神阴沉,却未言语。 “好,好。”东周皇帝笑的合不拢嘴,他也确实有此意的,“明日早朝朕就让工部和礼部商议此事。将这方玺印都给他们看看!” “父皇,儿臣觉得,这圣旨当送到西凌去。”太子轻声开了口。 东周皇帝的笑戛然而止,沉着声问:“为何?” “西凌早前便是因为这个玺印为难秦国使臣,我们如今得了送给他们既能打回西凌早前的话,若还能救秦国使臣,对东周与秦国的交往便是多了几分恩情的。”太子明明言之有理,却仿若被威慑,语气极为轻慢,小心翼翼。 “太子皇兄此言甚是有理!”赵勋一脸佩服的大赞,“父皇,若能因此救下秦国使臣可是一举几得的事情。” 东周皇帝低头思考,若能以东周名义救下秦国使臣,加强的便是东周皇室与秦国的关系,若是以此为翘板能撬动柴彧与秦国的关系,那可就再好不过了! “嗯,太子此翻思虑周全,甚好。”东周皇帝颇有些欣喜,大手一挥命人将圣旨快马加鞭送至西凌,让郭万仪好好看看人家到底有没有传国玉玺,悔的自戳双目才好! 东周皇帝人逢喜事,精神大好,留了两个儿子一起用膳,很有些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的样子。 可出了宫门俩兄弟都各自冷了脸。 “太子皇兄这霸道的心思我以为只是几十年如一日,不曾想如今变本加厉的连国事都不放过了?”赵勋刚毅的脸上多有嘲讽。 传国玉玺之事本就是西凌挑起,便说明了西凌对其重视,太子还要将玺印送过去,表面上看是为着打脸救秦国使臣,但实际印证了传国玉玺的存在,更激起了西凌的争夺之心。 得传国玉玺者得天下,东周皇帝如是想,西凌郭万仪又岂能放过? 自己得不到的,别人也都别想得到。这才是太子的处事风格。 太子冷笑,“本宫为储君,参议国事天经地义。倒是誉王你,装着一副愚忠的模样,见机就抢的动作快的本宫都看不过去了。” “若是七弟还健全的在福州,本王就算长了八子手也是抢不到这差事的。可惜,怪得了谁呢?” 太子被戳住痛处,眼神阴冷,“你莫要得意,本宫一日不死,你就永远都触不到那位置。” “本王真心希望太子皇兄长命百岁。”赵勋笑言后又偏在他耳侧低声补充道:“那样你就能亲眼看着本王如何将九州天下,拿下。” 太子握紧了拳头,赵勋敏锐的退开,擦肩而过。 喜欢海上晚来香,与君配成双请大家收藏:()海上晚来香,与君配成双更新速度最快。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