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兄弟之战-《三国好孩子》


    第(2/3)页

    无辜躺枪的袁胤马上跳了出来,怒视小袁三公死后与自己争权夺利斗得不可开交的刘勋,蒯越和邓义等荆州文臣赶紧出来劝解,与袁耀军两大权臣联手大骂桥蕤卑鄙无耻,只会离间挑拨坑蒙拐骗。好说歹说总算是把刘勋和袁胤劝住,但按下葫芦浮起瓢,那边刘琦却又暗自下定了决心,决定再次加强对袁胤、刘勋队伍的暗中监视,也把自己的帐下卫士数量扩充一倍。

    招降桥蕤失败后。刘袁联军也只剩下了两个选择,一是武力攻下柴桑,拔掉徐州军在鄱阳湖以西的唯一钉子,然后豫章为前进基地吞并江东大地;二就是水师主力继续东下,到濡须口一带去寻求与徐州水师决战。也是到了抉择的时候,只擅长玩弄权术的刘琦也立即暴露了自己的军事短板,压根就不知道如何选择才对自军最为有利。只能是向蒯越和邓义征求意见。

    颇有智谋的蒯越也还算冷静,劝说刘琦不要冒险东下,建议刘琦先取柴桑再图豫章,循序渐进再取江东。这样就算战事不利,八万荆州军也可以随时从水路撤回后方,让袁耀军承担徐州军的报复怒火。刘琦从之,即刻命令士兵打造攻城武器。准备武力攻城,又听了蒯越建议。第二天就开始出兵填河,派遣大量步兵担土挑石,填塞柴桑护城河打开攻城道路。

    蒯越的建议虽然正确,但是填塞护城河的行动却比蒯越想象的艰难百倍,刚一发现荆州军开始填河,桥蕤马上就派出了大量弓手上到城墙,又派了大批弩手出城进入羊马墙战场,上下联手以远程武器向荆州军发起立体攻击。结果这么一来,荆州军的填河难度就不只一般的大了,扛着土石草袋冲锋时,先是城墙上抛射来的弓箭亲密招待,冲到了护城河近处,护城河对面的徐州守军又躲在羊马墙的箭垛背后以弩箭亲热问候,从进入城墙一百五十步内,就一直处于徐州军的箭雨覆盖中,死伤惨重而见效缓慢。

    当然了,好歹也用心学了军事战术的刘琦也派出了大量长盾手,在柴桑的护城河边上组成临时工事,以弓箭压制城上城下的守军,多少也取得了一些掩护效果,但是第一天的填河下来,荆州军还是被徐州军的弓弩射死射伤六百余人,挫动了军心士气。出师不利的刘琦恼怒异常,命令军队次日继续填河,又要求被徐州军欺负得苦不堪言的袁耀军也出兵参与填河,已经臣服了荆州军的袁胤和刘勋也明白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硬着头皮接过了刘琦的命令。

    深知刘袁弱点的杨证等的就是袁耀军参战,刚一发现袁耀军参战,杨证马上就跑到桥蕤面前出馊主意,建议桥蕤故意放缓对袁耀军的弓箭覆盖,同时又加强对荆州军的弓箭覆盖,牺牲部分护城河深度以离间貌合神离的刘袁联军。桥蕤犹豫再三接受了这个冒险建议,当袁耀军队伍冲上前来填河时,桥蕤让守军故意停止放箭,任由袁耀军士兵把土石扔进河中安全退去,而当荆州军队伍上来填河时,城上城下的弓弩手却一起拼命放箭,还干脆动用一批造价昂贵的带毒弩箭来射击荆州军。

    这么一来荆州军就更加的苦不堪言和怒不可遏了,每当袁耀军的队伍上前填河时,护城河对面的徐州弓弩手就象消失了一般,没有一支羽箭射来阻拦;而每当荆州军队伍上前填河时,城墙上下的徐州弓弩手却马上又象打了鸡血一般,拼命的放箭射击,把羽箭不要钱一样的往荆州军队伍头上招呼,不少非致命处中箭的荆州士兵逃回来后,还出现了四肢抽搐口舌歪斜的中毒迹象,手脚抽筋的死得凄惨无比。

    碰上了这样的情况,袁耀军将士当然是喜笑颜开,对曾经的自军将领桥蕤感激不尽,甚至就连明知道桥蕤没安好心的刘勋和袁胤松了口气——不管桥蕤存了什么缺德心思,起码也能保住本就不多的有生力量不是?荆州军上下却是个个暴跳如雷,纷纷大骂友军与敌人暗中勾结。所以城中敌人才故意放水,对袁耀军充满羡慕嫉妒恨!

    这时候,刘琦也出了一个昏招,强行命令荆州军与袁耀军发起混合冲锋,让两军士兵混杂在一起强行冲锋。见此情景,杨证和桥蕤当然笑得连嘴都合不拢,不用杨证出馊主意,桥蕤就已经立即下令,“放箭。全力放箭!让袁耀军和荆州军去互相怨恨去!”

    “师兄,看来你的水平也不过如此啊。”杨证放声大笑,道:“如果你只让袁耀军发起填河,那你起码可以获得三波顺利填河的机会,多少可以把填平护城河的时间缩短一些。既然你都不要这个机会。我们就只好不客气了!”

    和桥蕤、杨证期盼的一样,当袁耀军将士与荆州军混杂冲锋填河时,遭到了徐州军狂风暴雨般的羽箭覆盖出现伤亡后,袁耀军将士也立即对荆州军怨气大生,认定是不义友军害死了自军的弟兄——不然的话,桥老将军肯定还会对自己们这些老兄弟继续放水!而荆州军将士则是幸灾乐祸,盟友之间嫌隙大生。互相憎恶痛恨。

    第二天的填河结束后,还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当刘袁联军撤出了战场后,柴桑守军又去打扫了一次战场。发现了一名重伤未死的荆州士兵和两名同样中箭重伤的袁耀军士兵,结果三名伤兵都被抬回了城里全力抢救,并且享受到了将领才有的待遇,被杨证赐予了酒肉款待。两名来自袁胤队伍的袁军士兵和来自荆州军刘虎队伍的伤兵都是感激不尽,当场表示愿意投降。杨证不置可否,只是吩咐三名伤兵安心养伤,命令徐州士兵好生招待。

    假仁假义的力量永远都是无穷无限,当天夜里,又有两名犯了军法的袁耀军士兵逃到了柴桑城下投降,杨证仔细问了他们的投降原因,确认了他们是在填河时因为擅自后退激怒上官,因为要挨军棍害怕军法,这才跑到柴桑城下投降,杨证顿时大喜,忙对二卒予以重赏,令二人次日到城上喊话,招降袁军士卒。对此,桥蕤也有些担心,提醒杨证道:“淮清贤侄,这样的事可要小心了,叔父当年在主公面前屡战屡败,就是因为主公喜欢往叔父守的城里派细作内应。”

    “叔父放心,小侄自会仔细甄别。”杨证自信的笑道:“况且,小侄最希望的就是刘琦向我们派细作内应。”

    第三日,两名袁军降卒手打袁军旗帜登上城墙,向城外的袁军士兵喊话招降,虽然没有招降到一名袁军士卒,却也收到了杨证所期望的效果——看到袁军士卒在城上喊话招降,城外的一些袁军士卒难免有些心思动摇,开始出现实在不行就向徐州军投降的心思,荆州军上下却是骂不绝口,还有人骂出了袁耀军都是叛贼匹夫,听到辱骂的袁耀军将士大怒回骂,与友军生出口角,如果不是双方将领冷静镇压,只怕一些荆袁士兵当场就能动手开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