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成败转头论-《三国第一强兵》


    第(2/3)页

    看起来,袁术、陶谦以及公孙瓒的关系很好。根据老爹的说法,陶谦和公孙瓒曾经在西凉并肩作战过,而袁术与公孙瓒,大概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那种关系,两边跟袁绍都不对付,所以结成了同盟。

    如果自己成功和公孙瓒结盟,岂不是和这二位也……

    对这个小说里未曾出现的关系,王羽已经见怪不怪了,所谓chūn秋无义战,乱世中,这种分分合合再正常不过了

    不过,这个联盟的实力似乎弱了点,而且势力比较分散。相较于袁绍那边的阵容,差了一大截。

    沉思间,公孙瓒那边的商讨已经结束了,最外围分出一人,朝着王羽走了过来,似乎是来接洽的。

    “王小将军,时辰不早了,是不是可以开拔了?”此人面带微笑,话说的也很委婉,不过,在此人说话的同时,公孙瓒看向蔡琰的冰冷眼神,却表达了另一层意思。

    显然,白马将军很不耐烦。这位使者,或者说是传令兵传达的意思,是经过加工的。

    王羽打量了一下来人,此人面白唇红,耳垂甚长,从面相上来讲,这叫富贵相。从前世了解的情报中推断,此人的身份已然呼之yù出。

    “敢问尊驾大名。”

    “不敢当,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字玄德,乃是中山靖王……”

    果然是他!

    看着眼前这个态度恭谨,眼神却很坚定的人,王羽脑海中的那位刘皇叔的形象,先是模糊,然后再次清晰起来。

    刘备的确是个草根,同是草根,但他和贾诩的随波逐流不同,他是个有志向,却有些自卑的草根。

    因为志向很远大,所以,他无法做到贾诩那样的从容淡定,无时不刻的将祖宗的名讳挂在嘴边,向身份更低微的人展示尊贵的身份,在身份高于自己的人面前,维持尊严。

    可敬且可叹。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史是相当励志的,自然值得尊敬;可若非他这种心态作祟,他也许会有更高的成就。

    “原来是玄德公,久闻大名,失敬,失敬。”心念电转,王羽脸上已经换上了一副亲切的笑容。

    “王小将军竟知玄德之名乎?”王羽的态度让刘备受宠若惊。

    他自中平元年起兵,至今已有数年,打过几次胜仗,但名声却不算大。黄巾之乱席卷中原,豪强们各显神通,处处皆战,胜负都是常事,刘备那点战绩,确实不怎么突出。

    王羽出道以来,总共也没打几仗,但因为对手的身份特殊,他的事迹很有传奇xìng质,比打黄巾惊人多了。

    诸侯们表面上对王羽都不是很热情,但刘备甚至,暗地里的议论多着呢,毕竟他割了董卓的耳朵!

    说来也巧,早在王羽之前,也有人靠行刺董卓扬了名,靠着这项功绩,在招兵买马的时候,得了许多的便利,让刘备羡慕得难以安寝。

    那人就是曹cāo!

    其实,就在会盟之初,兖州的名士们还在极力宣扬此事,整rì置酒高会,聊的话题,除了诛杀国贼之后,中兴大汉的美好前景之外,就是唏嘘于曹cāo的功亏一篑。

    结果没过多久,河内和洛阳都有消息传来,董卓又被人给刺杀了,而且这次还见了血!

    诸侯顿时哑然。

    曹cāo的刺杀行动,是借着身份之便,混到了董卓身边,结果只是亮了一下刀,然后就落荒而逃了;而王羽的刺杀行动是潜入戒备森严的军营,割了董卓的耳朵,然后一路从营里杀将出来。

    事实一摆,高下立判。

    早些时候,对待各路前来会盟的诸侯时,曹cāo是很热情的,比张邈还像东道主。可面对河内来人,他表现得却很冷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