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九章 河北有名将-《三国第一强兵》


    第(2/3)页

    北方那几个郡国离的远,暂时影响不到大局,而清河却已经是冀州腹地了,与魏郡也就隔了一个阳平郡而已。若是大军会战之时,清河生变,无论程、赵二人是攻打大军侧后,还是直驱邺城,都是相当致命的。

    袁绍对阴谋之类的东西最为敏感,自然不会放任这些不安定因素存在。

    这件事不方便让冀州的武将做,所以,只能让淳于琼出马。

    至于要不要在界桥阻截公孙瓒,袁绍压根就没放在心上,布局布了这么久,公孙瓒的一切行动,都已经在他的掌控之内了。

    对方不会采取轻骑骚扰的战术,只会进行主力会战,这一点,袁绍相当之肯定!

    所以,淳于琼的争功行动,纯属多此一举,偏偏他又撞见了那个该死的王羽!损兵折将不说,还折损了大军的士气,更关键的是,自己的面子也没地方放了啊!

    想到这里,袁绍再压抑不住怒火。冷喝着一挥手:“亏你还有脸回来见吾!左右,将这个无用无耻之人。退出去斩了!”

    两边卫士轰然应诺,上来两人,按住一脸死灰的淳于琼就往外拖,如同拖着一条死狗一般。

    “且慢!”

    由于袁绍好权谋,所以军中的派系众多,其中最大的两个派系就是本土派和外来派。这两大派系内部,还有诸多划分,一时难以尽述。但总体而言,在大事上,他们还是能一致对外的。

    出声喝止的是郭图,外来派中,文以他、逢纪、许攸为主,尚可与本土派抗衡,但武将方面能拿得出手的。却只有一个淳于琼。加上他二人又是同乡,在情在理,他都没法不出面。

    “主公,仲简之败,主要还是因为立功心切,兵凶战危。胜败本来就是常事,谁也不曾想到,那王鹏举会横插一手。淳于将军此败,固然是他临阵经验不足,但未尝不是运筹之误。若是主公因而斩之,恐怕会伤了将士奋勇争先之意啊!”

    众武将多是冷眼旁观。打败仗还有道理了,真不是一般的扯淡;但谋臣们的心思就复杂多了。

    外来派的逢纪等人心中都是暗赞,郭公则不愧是郭公则,帮人开脱还能说出这么多道理来,好像败在王羽手下是天经地义似的。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是他那招连消带打,真是精彩绝伦!

    在军议上提出要预防幽州军轻骑袭扰的是谁?

    沮授沮公与!

    论韬略,本土派,不,应该说整个冀州,都以此人为首。郭图等人有自知之明,他们这些跟在袁绍身边的老人,更擅长的是权谋,对军略根本没多少了解,别说跟公孙瓒、王羽这样的当世名将相比,就算是淳于琼这种半吊子,都能甩他们两条街。

    沮授这人虽有韬略,但却不会奉迎主上,袁绍一向不喜此人。要不是公孙瓒来势汹汹,王羽又掺了一脚,他能否得到重用,真的很难讲。

    郭图轻描淡写的一句运筹之误,看似在往自己身上泼脏水,其实是拉沮授下水呢。

    此节武将们大多都没听懂,但沮授何等样人,当即眉头就皱起来了。

    还没等他斟酌好用词,只听帐下铁甲铿锵,一名壮汉昂然而出,吼声如雷:“那王鹏举名头虽大,也不过是个善用诡计之人罢了,别人怕他,某却不怕!主公无须忧虑,义愿请令箭一支,率本部兵马,往界桥擒之!”

    一语惊四座,众人循声急看时,却见说话之人正是大将麹义。

    郭图眉头大皱,待要出声斥责,却被一边逢纪拉住。见郭图看过来,逢纪微微摇头,在冀州,麹义是很特殊的一个人物,他老家是凉州的,世代将门,一直与羌人作战,屡立战功,本事是有的。

    不过在眼下的冀州,他却是个两边不靠的人物。他来冀州比袁绍早了一年,所以,本土派拿他当外人,外来派拿他当本地人,里外都不是人。偏偏此人没有自觉,脾气还不小,说话特别冲。

    田丰的遭遇表明,在袁绍手下混,智商低不要紧,但情商低就是致命伤了。所以,尽管麹义在冀州易主的过程中站对了队,为袁绍扫平了不少障碍,后来又在南匈奴单于於夫罗反叛之际,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袁绍依然不怎么待见他。

    换在平时,郭图骂也就骂了,但眼下大战在即,正是用人之际,自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