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一章 郯城之变-《三国第一强兵》


    第(3/3)页

    曹宏还想再说什么,可就在这时,风中除了雷鸣声之外,陡然响起了一阵苍凉雄壮的战歌声,他心头猛然一抖,到了嘴边的话,全都噎回了嗓子眼里。

    “长风起兮天苍苍,

    天火焚兮野茫茫,

    迎风火……”

    不知名的战歌,气势磅礴慷慨,引得勇敢者心生向往,懦弱者心神皆颤,至于没经历过战阵,只是凭着和陶谦的同乡关系邀宠的曹宏,则是遍体生寒。

    能听见歌声,就代表着歌者已经很近了。在琅琊,这支强兵就是这样高歌猛进的歼灭了五千余悍匪,现在他们唱着同样的战歌来到了郯城之下……自己真的有本事和这样的军队做对手吗?

    徐方的脸色也很差,好在被昏暗的暮色掩盖住了,否则说不定会引起军心的动摇。

    不,军心已经在动摇了。

    老兵都在侧耳倾听,没上过阵的新兵则是呆若木鸡,彼此靠近着,想从同伴身上获得信心和依靠。

    不光是城墙,大半个郯城都被惊动了。

    徐州百姓的心里本来就不踏实,白天的全城大索进一步加剧了恐慌。

    流言四起,说什么的都有。

    有人说陶公死了,刺史府的官员们秘不发丧,图谋不轨;

    也有人说陶公还活着,但已经被刺史府的官员们架空了;

    当然,也有不少有利于豪强们的说法,可总体而言,还是不利他们的说法占了上风。青州对舆论本来就非常重视,而陶谦又对青州密探诸多放纵,到得头来,就是东海百姓对青州新政的了解比其他地方多且详细,民心更倾向于青州一边。

    私兵将领们很快意识到了问题,他们大声呼喝着,试图将士卒们的注意力从战歌上转移开,可他们的努力是徒劳的。

    因为歌声不仅仅来自于城外,城内也有人跟着哼唱起来,特别是平乱世那一句,不知引起了多少人发自内心的共鸣。

    不知过了多久,歌声终于告一段落,代之的是一声中气十足的大吼:“王羽应陶公邀请而来,城上军士,还不速速打开城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