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三章 一语服群儒-《三国第一强兵》
第(2/3)页
张邈皱皱眉,但没说话,臧洪却露出了深思的表情。
“湖的好处很多,可以蓄水,防止江河泛滥,又或在旱季枯竭,物产丰富,造福乡里,和世家的作用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太湖,如鄱阳湖,无不如此。”
王羽留了点时间让众人思考消化,然后突然话锋一转:“不过,在一些特定条件下,湖也是有害的!因为湖也是水系循环的一部分,如果湖身,只顾着自己的扩大,试图dú lì于水系循环之外,顶多只能一时得利,最终却会破坏整个循环,最终一起步入灭亡!”
“试想,假若松江断流,震泽将会变得怎样?一开始肯定会水位高涨,甚至向周围扩张,将周围变成一片汪洋,进而成为更大的湖泊,但该入海的水却少了。单是震泽一家可能还无所谓,只是周边居住的人受灾,无伤大雅,但如果天下的湖都这样呢?”
震泽就是太湖的古称,而松江则是从太湖流出的江河中最大的一条,王羽借用松江断流,太湖水涨来比拟豪强的扩张,也算形象。
“结果不言而喻,海洋水位降低,雨水减少,江河枯竭,最后,湖泊也难以独善其身,逐渐变成泽地,最后消散无踪。就算如此,海毕竟还是在的,待湖泊消失后,天地会顽强的重新达成新的循环。”
说的只是个比喻,但无论王羽这个说话的人,还是听者,神情却都十分的郑重。
“孟卓先生,您想看到的,真的是这样的景象吗?”
“将军所言,确实有道理,不过……”张邈的语速异常缓慢,几乎是一字一顿。
王羽借由比喻来宣示青州的政治理念,很巧妙的回避了直接的语言对抗和冲突,使得紧张的气氛变得和谐起来。这当然不代表张邈已经被说服,只是反驳的难度增加了不少。
其实,不讲理的人,从来都比讲道理,而且会擅长讲道理的人容易对付。
前者说话,非黑即白,只要根据自身的立场和利益做出判断就可以了。去年,在陈宫的劝说下,张邈就做出了和青州对抗的决定,因为他觉得,和王羽似乎没道理可讲。
而现在,王羽的比喻虽然很考验人的想象力,但逻辑xìng却也很强,再用先前的观点来应对,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将军似乎不是这么做的。青州世家尽皆凋零,姑且不论,可在冀州,在城阳、琅琊以及东海,将军对豪强采取的都是严厉打击的策略吧?将军自己也说了,世家从民间来,也是万民的一份子,一概而论,加以严厉打击,又岂是为政之道?”
想了好一会儿,张邈终于找到了个最能站得住脚的论点。
“治沉疴,需用虎狼之药,非如此,不能立竿见影的受到成效。自桓灵以来,大汉朝就已尽显颓势,中平年间的大乱,更是将其推到了悬崖边缘,天下人有眼再看,有耳在听,哪怕没什么见识的愚民也知道,大汉朝病了,病得很严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