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四五章 形势与变局-《三国第一强兵》
第(2/3)页
俗话的好: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么。
众人纷纷道贺。徐庶激动之余,也不忘一一答谢致意。
整个过程中,王羽一直笑吟吟的看着,直到众人各归其位。这才沉声叮嘱道:“西凉军装备简陋,战绩也称不上辉煌,但毕竟人数众多。马家众将俱都骁勇善战,又有曹操在背后支援。无论战守,元直都不可轻敌大意。”
“主公放心。臣一定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徐庶少年时经历过不少起伏波折,如今虽是得意,却远没到得意忘形的程度,听到王羽叮嘱,回答时也很是沉稳。
“如此甚好。”王羽满意的头。
西凉马家在历史上的记载有限,在后世却是大大有名,甚至很多人都不了解其身为反叛军的跟脚,就单纯的喜欢这路诸侯,其原因无非是马超。
马超真正的发挥,其实就那么一次,在渭水之畔的正面对决中打败了曹操,其后就变得默默无闻了。投蜀连转折都算不上,因为入蜀之后,马超明面上享受着高官厚禄,风头无两,实际上却是被架空的,没有兵权,当然也谈不上什么辉煌战绩。
不过,尽管只奋迅了那么一次,但王羽对西凉军的评价还是很高的。连鼎盛时代的曹操都吃了亏,谁要是觑这路兵马,不是轻敌是什么?
有可能的话,王羽是想自己来对付马家军的,他这次提前班师,轻骑南下,为的就是这件事。可惜西凉军气势汹汹的杀过来,却在边界地带按兵不动了,王羽总不能丢下中原,追到河东去。
西凉军再强也强不过夺了关中的曹操,中原才是真正决胜负的战场,西凉军只是曹操因势导利抛出来的棋子罢了。
当然,以徐庶和徐晃的搭档来对付西凉军,肯定不能算是轻视对手,如果开战时间再拖后几年,并州军团没准儿还能得到来自北方的策应,那就更加万无一失了。
王羽抽身南下,一方面是因为并州的局势,更重要的则是镇远堡已经修筑完成,鲜卑大军再次铩羽而归,公孙瓒已经在草原上站稳脚跟了。
接二连三的失败已经将鲜卑人推到了崩溃边缘,无论谁登上汗王的位置,都不可能拥有从前的号召力。分散的草原部落,只有被公孙瓒各个击破,分化瓦解的份儿,对中原不再有任何威胁。
相反,公孙瓒的势力会以镇远堡为中心,开始向北,向西延伸。
草原上有几个出了名的水草丰盛的牧场,其中最大,也是最富饶的就是河套平原。东汉时代的并州疆域,其实就囊括了所谓的东套,而弹汗山的位置,正处于河套以东的敕勒川,是不逊于河套的富饶地区。
敕勒川以北的地域虽然也是草原,但因为河流稀少,即便是游牧民族,也无法在此定居,失去了敕勒川的鲜卑人,只能向更遥远的地方迁移。而公孙瓒实力有限,很难跨越茫茫的荒原向北追击,只能继续向西扩大战果,积蓄实力,等待时机,大举北进。
从弹汗山向西百里,其实就是过去的云中、五原和定襄,公孙瓒的势力扩张过来之后,就会对西部并州形成两面夹击的态势,故而战事延续的时间越长,对青州方面就越有利。只要徐庶不轻敌冒进,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另外,高干没有急于选择扩张的方向,只自己可以暂居雁门郡。等战事见了分晓之后再做决定。如果西凉军被击溃,那他就乘胜追击。向西进取,目标是夺取西部鲜卑的燕然山地区。如果战事绵延日久。他也可以考虑去倭岛或是交州以南的某些地方。
这是他出口的,还有第三种可能性没,那就是青州失败的话,从雁门郡位置,他也可以选择攻入幽州,或者冀州北部,趁火打劫的分一杯羹。
这心思能骗过王羽,也骗不过心细如发的诸葛亮,但既然他爽爽快快的出口了。王羽也无意追究,眼下的重是尽快接收并州各处要隘,而非斤斤计较一些用心或潜在威胁之类的东西。
不管怎么,高干现在也算是青州的盟军,他屯兵雁门,对西凉军侧翼就是个威胁,总体形势还是颇为有利的。
军议结束,王羽很没形象的伸了个懒腰,侧侧脸。向肃立身后的诸葛亮问道:“曹操最近在忙些什么?”
“和您差不多。”诸葛亮博闻强记,又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对王羽颇为突兀的询问也是张口就答:“百官中颇有些投靠者,曹操从中选拔了钟繇、荀攸等人。三日一聚,五日一大议,效率也还不错。几乎每次军议之后,都会有相应的动作。”
“情报显示。招降纳叛而来的兵马,目前正由乐进、李典二将负责整训。乐进的练兵风格与文则将军颇为神似,董卓军的底子也很不错,想必很快就能操练出来一支精锐。”
听到乐进的名字,王羽也不无感慨,曹魏的五子良将的整体含金量很高,每个人单独拿出来,都有独当一面的威猛战绩。这一世自己各种挖角,结果把五子良将挖了四个过来,独独就差了一个乐进,似乎也算是种遗憾吧。
乐进和于禁的风格非常相似,同样的善战,也是同样的低调,只要看看骠骑军如今的风貌,就能想象得出,经乐进之手整训出的董卓军将会是如何焕然一新的面貌了。
早知道,就把此人也挖过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