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不,我没有!你乱说! 杨贵妃继续骄傲道:“若天下文才分为十斗,我母女独占十二斗,其余书生倒欠我们母女两斗。” 李凡:…… 我了个去。 你的小妹妹这么大的口气? 哦,你熊猫大,你说的对。 文会至此也已结束,诸大儒带着序文离开,众人也各自离开望江楼。 而诸大儒到了文府,将此序挂于三味书屋中,日后亦引来不少名家的赞叹。 余大儒则是赞道:“发端数语,已见潇洒风尘之外。而转落层次,语无泛设;幽怀逸趣,辞短韵长。读之增人许多情思。只起首二句便是天仙化人语,胸中有此旷达,何日不堪?宴春夜桃李,特其寄焉耳。” “此篇叙地叙人叙宴之乐,而以诗酒作结。妙无一字不细贴,无一字不新隽,自是锦心绣口之文。 亦有不少人给予批评。 “此文萧散流丽,乃诗之余。然有一种腔调,易启人厌,如阳春、大块等语,殆令人闻之欲吐矣。” “未脱六朝骈俪习气,然与堆砌者殊异。” “不是吧?这么能水?继续水吧,大**,活该你火不了!” 此为后话,不题。 宴会结束之后,杨贵妃便将临安与李凡叫到身前,笑吟吟的道:“临安,我与这位公子有些话要说,你先离开吧!” 临安公主诧异道:“母亲,你要做什么?” 杨贵妃看着临安公主温声道:“怎地?怕母亲吃了他不成?” “不敢。”临安公主郁闷的离去。 “不知贵妃娘娘找我有何事?”待临安走远,屋子里便只剩二人,李凡开口,不卑不亢。 杨贵妃淡淡笑道:“临安的那些诗词,都是你做的吧,李县子?” “夫人知道了?”李凡并未诧异,知女莫若母。 杨贵妃看不出来才怪。 杨贵妃点点头,道:“我想知道,李县子对临安,到底意欲何为!” 声音森寒,不复之前的柔媚。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