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最重要的是,这是刘禅通过自己思考做出来的决断,诸葛亮觉得,自己不能拒绝。 否则的话,天子会越来越不自信,更加不敢做出事关国策的决断。 而且,刘禅的想法,其实也不是没有可行性。 从接到的东吴情报来看,如今东吴在淮南和徐州动作频繁,本身他们就是在搞小动作,兖州和颍川等地都已经加强了戒备,顺势攻打淮南或者是徐州,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既然如此诸葛亮立刻派人去招徐庶,张溪,庞统三人入偏殿议事。 最终的决策,还是得有刘禅自己来宣布,而刘禅宣布完自己的决定后,四个人再一起商议,如何进攻淮南和徐州的事情。 其他的重臣不是不招,而是这次作战用不着他们统筹协调。 其实说的更加直白一点,刘禅的这个决策,主要还是徐庶的任务,毕竟他才是兖州刺史。 张溪要做的,是在江陵统领荆州水陆联军五万人,进攻江夏,吸引东吴的注意力,分散东吴的兵力部署。 庞统的责任,是在洛阳调度军队和后勤,给兖州提供必要的后勤援助和军力调配。 诸葛亮负责在邺城持续保持对曹魏的压力,逼迫曹魏在大汉作战期间不敢妄动。 而真正的进攻主力,还得是徐庶率领的兖州郡兵。 而为了这次进攻青徐的任务顺利完成,不仅兖州郡兵要全数参战,河洛郡兵也要抽调一部分东进,参与这次的战事。 至于出征将领人选,除了在兖州的毌丘俭,文钦,胡遵等人外,颍川的张嶷,河洛的王昶,王凌,都会引兵前往兖州助战总计兵力,将在十五万人左右。 商议完了这些事情后,刘禅以明诏发布天下,宣告大汉将择日伐吴,一统天下。 而张溪,庞统,徐庶等人,则尽快的返回自己镇守的地方,开始按照原定计划,开始做战争准备。 当大汉即将伐吴的消息传到幽州后,曹爽更是狂喜。 事实上,在曹爽夺取田豫的幽州兵权后没多久,东吴方面的使者,就通过海路抵达过幽州,跟曹爽见过一面。 当然,东吴的使者在这个时候来幽州,曹爽脑子再笨,也知道东吴方面打的是什么主意。 但是吧,曹爽也没想到,东吴的胃口太大了,大到有点让曹爽都无法接受的地步。 东吴的使者,打着重申两国盟约的旗号,却提出了修改盟约约定的条件。 不仅要求曹魏向东吴称臣,还要求曹爽提供战马万匹,作为新的结盟条件。 这哪里是来签订盟约的,这是来趁火打劫的。 这样的条件,曹爽当然不可能答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