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事实证明,孙和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 他既没有身为一个帝王该有的隐忍和果决,也没有孙权的制衡能力,甚至于,他连在什么情况该做出什么样的判断都不知道。 孙和二次掌权之后,不停顾雍的再三劝诫,执意要把从江夏回到建业的全琮收押下狱,追究他战事不利之责。 甚至连孙鲁班再三的求情都不管用。 紧接着,孙和又以监国太子的名义下诏,下令吕岱放弃交州,领兵退回扬州,然后交付兵权给丹阳太守吕据,单独北上,回建业听候调遣。 诏书虽然是这么下的,但问题是真把吕岱当傻子玩呐?! 有了全琮这个前车之鉴,吕岱除非了是脑残了,才会选择放弃兵权,一个人单独北上。 现在孙和是摆明了要清算鲁王孙霸一派的人,吕岱怎么可能会白白的去送死?! 因此,吕岱在接到孙和的诏命后,直接以“战事不利,不宜轻撤”为由,拒绝了调令,强行留在交州,不走了。 吕岱终究是三平交州的人物,他能力不是问题,在交州也不缺乏人脉关系,甚至来说,交州的士卒和百姓,对吕岱的认可度,还要高于东吴孙氏.吕岱不想走,谁也赶不走他。 甚至,吕岱还直接下令封锁了从南海郡通往扬州的通道,学了一出南越王赵佗。 虽然吕岱没有公开反叛割据,但自守待变却是实际上的事实。 得到这个回报后的孙和是暴跳如雷,他当即就想要发兵交州,征讨吕岱.给顾雍急的啊,都快上蹿下跳了。 如今蜀汉大军压境,北面的徐州可以确定是丢了,淮南地区的压力也不小,西面的蜀贼已经过江打到了秣陵郡.哪儿还有多余的兵力去征讨吕岱。 按照顾雍的想法,他是建议孙和,只要吕岱还在表面上尊奉大吴皇室,承认自己是大吴臣子,那么有些事情现在就不要去追究,等到先击退了蜀贼再说。 哪个是大敌,哪个是芥藓之疾,要分清楚。 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增援秣陵,豫章郡,同时保证淮南地区的粮草供应,守住这两个关键的节点。 有一说一,顾雍差点就说服了孙和。 孙和虽然挺废物的吧,但他好歹做了几年太子,多少有点政治基础在。 顾雍一个人这么说,孙和可能不会听,但孙和的谋臣们大多都是这个建议的话,那孙和还是能听的进去的。 但,顾雍千不该,万不该的,不该建议孙和释放全琮,然后让全琮率领吴郡郡兵去增援秣陵郡的朱然。 顾雍这个建议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孙和,为了东吴。 一方面,东吴现在真的就不剩下几个有能力,有经验的老将军了,全琮是增援秣陵最合适的人选.只要这次提前确定好以朱然为帅的话,就不会重蹈覆辙。 而且估计这次全琮也不敢跟朱然叫板,毕竟他算是“戴罪之身”。 另一方面,孙和如果真的愿意重新启用全琮,还可以重新安抚朝中的鲁王一派,缓和朝政关系,甚至说不定连吕岱那边,也能有所收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