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孙少安脸色有几分凝重。 事实上,他也发现了供销社的变化。 从去年春天开始,几个门市部生意就开始受到影响。尤其今年,竟然有摊贩开始卖起布匹、鞋帽、箱包和各种小商品。 往年这些东西只能从供销社里买到,现在却堂而皇之出现在集市上。而且人家还不要票证,给钱就行。 不过孙少安主要负责农资门市部,一时倒没有受到影响。 但对于姐夫说的事情,他仔细思索片刻,觉得很有道理。 “姐夫,如果真这样,我们供销社这些员工咋办。总不可能全部撵回农村吧?” “少安,你不用担心,石圪节供销社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倒闭的,最少能坚持几年。不过你现在确实应该多考虑自己以后该怎么做了,最好找机会调动到公社里工作。你文笔可以,还在报纸上发表过几篇文章……有润叶二爸帮衬着,未来肯定会一帆风顺。” 如果少安真进入公社工作,对王满银来说,同样是好事。现在其实最合适,等供销社真支撑不下去,再想换单位就难了。 不过这种事情要看小舅子个人的意愿。 顿了顿,他又开口道:“另一种,就是继续等等,也许将来会有转机……” 如果少安不愿意去公社上班的话,王满银希望到时候他能来帮自己。 后世很多人持有一个观点:生意归生意,亲戚归亲戚。一旦亲戚和生意搅和在一起,最后双方往往闹得鸡飞狗跳。甚至变成仇人,老死不相往来。 可关键在这个时代,比起外人,亲戚朋友才是最值得信任的。 说句难听的话,现在真带个外人出门谈生意,王满银晚上连觉都睡不安稳。 他自认为了解少安的为人,并非忘恩负义的主儿,而且也有能力。如果能够过来帮忙的话,会让自己省心不少。 当然后期因为生意做大,双方真产生纠纷,那就只能希望好聚好散了。 “嗯,我再观察一段时间。”少安点点头。 “还考虑啥,到时候肯定往公社里工作,”孙玉厚急忙接口道。 接着,王满银提起玉米皮编织的事情,同样算是给老岳父打预防针。 “咋个,编织厂也要倒闭?!” 不出所料,老爷子再次被惊到。 “爸,编织厂会不会倒闭我不清楚,一旦分田到户,人家直接能在黄原城附近公社采购玉米皮,为啥要多跑二百里路。” 求近不求远,这个道理孙玉厚同样明白的。 他感觉自己对接下来的世道有些看不懂了。 难不成像村里死去的田二所说的那样:“世道要变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