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眼瞅着太阳快落山,王满银才背着一大捆青草从返回。这些青草大有作用,可以埋在猪粪里边发酵给蚯蚓当食物。 养殖蚯蚓不费什么功夫,无非偶尔往土粪里浇灌一些空间水,所以这些年他一直坚持着。 王满银刚到家门口,就听到身后铃声响起。扭头,见少安和润叶骑着车子过来。 “少安,你们来了!”他忙放下草捆打招呼。 “姐夫,你割草哩……” 这时,在场畔上跳绳的王幸也看到来人,忙扯着嗓子喊起来。 “妈,我大舅和舅妈来了!” 兰花闻声出门,跟着开始张忙倒水。 “姐,别忙了……我过来就是告诉你们一件事儿!供销社下午从县里刚拉回来两大车白洋布。郭主任开会时交代的,这次不用布票就能购买,三毛四分钱一尺。伱家要不,要的话我明天上班早点给留几丈!” 现在农村人用的布料分为土布和洋布。 土布是自家用织布机做出的粗棉布。因为纺织的棉线粗细不一,所以布纹粗糙,缝隙比较大,单层穿在人身上露肉。 早些年物资紧缺,布票紧张。石圪节供销社给每个社员每年只分几尺布,勉强够做件单衣。如果想做一套棉衣,需要把全家人布票都用上。 更关键有布票也不一定能买来布料,很多人家为了解决穿衣问题,只能纺线织土布。不过生产队每年分棉花太少,加上经常割尾巴,有时候织土布都没原料。 至于洋布,则是人们的习惯称呼,就像洋钉、洋油、洋火一样,其实都属于国产的。洋布种类比较多,分为白洋布、蓝士林洋布、印花洋布,还有质地较厚的蓝黑色斜纹布等等。 其中白洋布最常见,价格也比较低,只要两毛多一尺。农村人分了布票,舍不得买其他布料,一般都是买白洋布,弄回来后再自己买颜料染成蓝色或者黑色。由于很多人技术不过关,染出的洋布深一块浅一块,跟没洗净一样。 即使如此,白洋布也不是人人都可以买到的。 所以兰花听了弟弟的话,立刻兴奋开口道:“真不要票,有这好事儿?” 得到确认答案,她扭头冲丈夫开口。 “满银,咱家要多买点,给孩子们做几件夏天的衣裳。他们正见长的时候,去年衣服已经有点小了。” 机会难得。 兰花还是第一次听说,供销社的布匹不要票。家里人在供销社上班就是好,有啥好事儿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买啥白洋布……上次去县城你也看到,已经有商贩在路边摆摊卖成衣……需要的话,咱们直接去县城买就行。那些衣服从南方拉回来的,样式美观大方,质量也比白洋布好。而且省得你找人做。”王满银直接摇头拒绝。 在他看来,以后倒腾服装的商贩只会越来越多,根本没必要再买布料折腾。 结果兰花白了一眼道:“你说得轻巧,那衣服卖的太贵,一件就十多块。还是买布料自己做便宜……就算不做衣服,也可以留着当被面。” “那买点吧。” 话到这份儿上,王满银没有再拒绝,毕竟少安专门跑来了。 反正价格不贵,买三丈才十块钱。 见姐姐姐夫商量好,少安两口子起身准备走人。 王满银赶忙留客,最终没留下。 离开时,少安又道:“姐,你可以给村里人说一声,谁家想买白洋布明天早点去。估计再晚卖没了……” 将弟弟和弟媳送走,兰花犹豫着开口:“满银,我总感觉让少安买的白洋布有点少了。咱们要不要多存一些?” 王满银哭笑不得道:“咋地,你还想贩卖布匹。问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以前为啥白洋布要布票?” “那还用说,供销社里进货比较少。如果不要布票,早让有钱人买光了。等需要的人想买时,根本买不到。” “现在为啥不限制了?” “你没听少安说,这回供销社直接拉两大车……” “没错,”王满银点点头,跟着分析道,“是因为纺织厂生产出来的白洋布太多,根本卖不掉,所以供销社才不加限制。你信不信,以后白洋布只会越来越多。现在虽然口子放开,但一些国营工厂仍然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生产。它们根本不考虑市场上需要什么,只管自己能够生产什么产品。” “布料目前属于统购统销物资,只要国营工厂生产出来,商业部门就必须购买,这也是供销社大量进货的原因。” 王满银并非毫无根据的推测。前段时间去黄原市购买佐料时,他曾听董刚说过市纺织厂生产出来的白洋布堆积的事儿。 “照你的说法,咱们以后不用再囤白洋布。” 对于丈夫的判断,兰花向来很信服。 “肯定的,” “你做饭,我还是去村里一趟吧。不管怎么说,不要票的布料难得,肯定有人家想买。” 等婆姨离开,王满银开始操持着做饭。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