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没有了重炮的支持,联军的军队自然是挡不住华夏军的进攻。 最终在两面夹击之下,黑森公爵带领万余残兵撤离了战场,退到了阿姆斯特丹南面的乌得勒支省。 不过此时华夏军在荷兰的兵力也就2万多人还是比较单薄的。 因此郑芝龙并没有选择全面占领荷兰各省,只是占据了阿姆斯特丹所在的北荷兰省。 现在他只要守住阿姆斯特丹这个桥头堡就可以了,然后等待李世祖的援军从波兰的但泽港出发。 荷兰国内的兵力虽然不多,但是毕竟法国近在咫尺,若是路易十三派遣大军北上,自己很可能顾此失彼。 郑芝龙判断的果然没有错,当英国得知华夏人占领了阿姆斯特丹后,果然要求法国立刻出兵支援荷兰。 说实话法国原本同华夏的冲突并不多,路易十三之所以出兵是想捞好处的。 没想到自己沿海的波尔多、南特、加来等港口居然直接被华夏水师给摧毁了。 而且法国参与的联军在陆地上也被华夏军给击退了。 因此对于英国人的请求,法王陷入了犹豫之中。 如今华夏的水师彻底掌控了制海权,即便是法军取得了胜利,也难以收复阿姆斯特丹。 更何况华夏的水师随时可以将波兰的华夏军运到荷兰。 如今要法国单独出兵,他肯定不乐意! 于是路易十三表示法军的动员集结也需要时间,华夏的军力太强,法军单独干不过。 西班牙的军队距离荷兰太远,但是英国的军队却只隔了一个英吉利海峡。 路易十三要求英国必须同自己合兵一处,他才能发兵。 如今华夏人掌握着制海权,如果英国要发兵就必须偷渡英吉利海峡,一旦被华夏的军舰发现,这后果可想而知。 但如果让华夏人占领了荷兰,那么他们下一个目标一定是伦敦。 最终查理一世还是决定派出12000名英国士兵偷渡到法国的加来。 一个风高浪急的夜晚,数百艘小船开始借着月色横渡海峡。 虽然华夏的巡逻船发现了,不过由于英国人大多是小船,最终还是有将近6000英军成功的偷渡到了加来地区。 由于法国并没有第一时间出兵,给了华夏军队充分的时间修筑防线。 如今他们在乌得勒支到阿姆斯特丹的路上,修筑起了好几道防线。 5万联军进攻了半个月,依旧是寸步难行。 而且华夏的舰炮远比他们想象中的远,华夏人在修筑阵地的时候做了精确的计算,攻击中的联军经常遭到舰炮的袭击。 而此时丹麦王国在瑞典的斡旋下也同华夏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 这样一来战舰就能进入日德兰半岛海域了,彻底打通了波罗的海的航线。 而1万名华夏士兵也从但泽港来到了阿姆斯特丹港。 有了这1万人,郑芝龙足以控制整个荷兰的局势了。 李世祖之所以没有派出更多的士兵,不是兵力不足,而是因为他准备直接打通陆上的通道。 但泽距离荷兰并不算太远,还不到一千公里。 虽然神圣罗马帝国此时境内有上百个邦国,但是主要的大邦国不多。 华夏军队只要占领勃兰登堡、萨克森、洛林这三个邦国,就可以打通整个北德意志地区。 为了防止神圣罗马帝国最大的邦国奥地利添乱,于是李世祖主动联络奥斯曼帝国,让他们继续围攻维也纳。 然后他率领12万大军开始进攻勃兰登堡王国。 此前在吞并普鲁士的时候,华夏军队就已经消灭了12000勃兰登堡主力骑兵。 勃兰登堡王国的腓特烈二世自知不是华夏人的对手,于是便联合了神圣罗马的十数个邦国,组成了5万北德意志联军。 北德意志联军以勃兰登堡同萨克森的军队为主。 双方在柏林城展开了激战。 尽管华夏的火炮异常犀利,炸的柏林的城墙摇摇欲坠。 但是北德意志联军的战斗意志十分坚强,哪怕是城墙上的士兵一次次的被华夏的火炮同狙击手给消灭了,他们还是一次次的又冲上城墙,同华夏的士兵厮杀。 这一幕就连久经沙场的吴三桂都十分感佩。 原本以为能够轻松拿下的柏林城居然足足苦战了多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