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是太孙,话还没说话就被打断,这官员未免也太大胆了些! 不过朱允熞并不是计较这些的人。 只是略微不快,随即说道:“陕西多年大旱,地方官员为了升迁,必定多有掩饰。” “必须派人下去详细查探一番实际的受灾情况。” “避免百姓实际受灾情况更加严重,地方官员却知而不报的问题。” “至于调粮,当从京师调取最为合适。” “杨士奇,这件事就交给你们百姓监督司去办!” “夏原吉,调赈灾粮的事情,就交给你来办!” 如今大明的京师几乎成了大明粮食的集散地,各地的粮食都堆积在了大明京师之中,毕竟整个大明就数大明京师的交通最为发达。 想要哪儿,也最为便利。 同时,海外的粮食也是被运送到了京师之中,还有一部分则是在魔都。 “这……” 那官员还想反对,但朱允熞却已经吩咐了下去,根本没有机会。 只好退了回去,眼神之中有着一丝慌张。 但这丝慌张却掩饰的很好,让朱允熞并没有发现,毕竟朱允熞的心思都在陕西大旱以及北元归顺这两件大事上。 没心思注意一个普通朝臣的表情。 “今年可还有其他地方受灾?秋粮的收成如何?” 朱允熞问道。 很快,户部尚书夏原吉便站了出来。 说道:“殿下,今年秋粮的收成比之去年,有所上升。” “只不过,上升的这部分却是因为甘薯所致,实际来看,今年的普通粮食比之去年,事实上是下降了才对。” 随后,又有其他朝臣站了出来。 说道:“殿下,今年除却陕西大旱之外,还有一些地方受灾,如钱塘、常州……” “不过大体上,态势颇为平稳。” “思之今年粮食产量下降的原因,多半因为修建国道,以及工厂之中打工的工人多了许多。” “导致农民减少,从而导致的。” 朱允熞认同的点了点头。 这个分析倒是应该没错,毕竟大明的人力有限,想要在粮食产量不下降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多工人和劳工。 本就是不现实的。 朱允熞的办法也就只能是用甘薯这等增加粮食产量的作物来解决。 “殿下,按照当前的估计来看,只要甘薯继续推广下去,并且从海外能源源不断送回来粮食的话。” “当前的粮食产量再下降三成也不是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