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得到的答案基本出奇的一致,大明的新政的确影响了很多老百姓,比如徭役,以前大家都深恶痛绝,现在被朱允熞废除,自然欣喜。 只是没了徭役,百姓们平时做的事情却还是差不太多。 日子好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毕竟就算是没了徭役,不还是一样要去修路?还有修水库?只是朝廷这次要给东西了。 可即便如此,因为之前徭役的原因。 百姓们多半都是不太愿意去修路和修水库的,大部分百姓的认知水平很低,他们觉得只要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就行了。 至于修路,平时连村子都不出,还需要修什么路? 而水库嘛……说起来重要。 可终究是看不到的,大家都觉得现在反正推广出了甘薯这种作物,再怎么也够吃了。 与其去辛苦修路,不如在家耕耕田,好好享受享受。 等有了后代,就培养他读书,到时候去博一两个官位做做,也算是光宗耀祖。 但这种想法自然是和朝廷的意愿不符。 朱允熞接连下令,不就是要在大明开展大建设?可百姓们都不愿意干活,这怎么能行? 下面的官府更是难办。 所以到了最后,基本也就是半强制,名义上是自愿,实际上都是逼迫。 同徭役只是多了一个工钱的区别。 并且徭役的话更为严厉,现在官府对待大家不会太过逼迫。 这也算是切切实实的好处。 但除此之外,百姓觉得却好像没什么别的变化。 终归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像大明京师一样有着日新月异变化的,大明京师这样的地方才是大明的异类。 而澄城县这样的地方,才是正常! “果然,有些事在上面根本看不清楚,而到了下面,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 朱允熞心中越发沉重。 很多事情往往是事与愿违,免除徭役这件事,朱允熞的初衷并没有错。 但到了下面,终归还是和朱允熞的想法出现了差错。 阴差阳错之下,还是变成了如今的局面,可朱允熞就算知道了也无可奈何,毕竟大明要发展就免不了要人去铺路造桥。 就免不了有人付出! 要是人人都在家享受生活,要不了几百年,大明就得亡! 而再过几百年,西方人的坚船利炮就会开到华夏的海岸线来,彻底扯下最后一层遮羞布! 这并非是危言耸听。 而是必定会发生的事实!因为华夏这片土地,足够供养太多人了! 物华天宝虽然是夸词,可却也一定程度上是事实! “终究还是民智未开啊!” “同时相对于大明的疆土,人口还远远没有达到饱和。” 朱允熞默默想着,在此刻他才认识到,什么叫任重道远,而更认识到,以往的想法多少有些幼稚。 大明的问题,并非是技术上的问题,也并非是钱上面的问题。 而是来自根深蒂固的小富即安思想,来自源远流长的官本位思想,更是来自广袤无垠的中原大地! 走在前往澄城县的路上。 朱允熞思考了很多,同时对于大明的前路,也看得更为透彻清晰了起来。 而就这么想着。 长长的路走到了尽头,一个不算高大的城墙出现在朱允熞眼前。 土黄色的墙,周围加固着一个个水泥结构的墙体。 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但对于澄城县来说却是一个十分划算的举措,不用推倒城墙重筑就能增强城墙的防御能力。 省时省力。 澄城县的城门处,人来人往,有乡下进城的村妇,也有穿着绫罗绸缎出城游玩的千金。 不时还有一只人马繁多的商队。 对于一个小县城来说,能有这般境况,已算是不错。 “站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