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一个月以来,人家真心没少帮忙…… 两人客气了两句,山下的秩序也渐渐正常。 程峰已带队对发掘区域完成了划分,以沟岸为前沿,划出了直径为五米的三十个方格,每一位研究员带领三位村民,对探方进行初步发掘。 稍远的地方,万成标指挥着两台挖掘机对外围清埋,姚川和卫自立各带着几名组员,对挖出的生土层进行辩识,一旦发现实物,立马换成人工发掘。 剩余人员在对三块洼地钻探,力求探出瓷土的剩余储量。 一切有条不紊,李定安正想着要不要回宾馆补一觉,对讲机“呲”的响了一下。 “李老师……李老师?” “收到,请讲!” “有新发现:姚组长沟岸边发现了庙宇遗物,下面可能有庙宇遗址!” 什么玩意? 我带你找瓷窑,你给我挖出了一座庙? 李定安怔了一下:“是什么!” “是一樽石制佛头,头戴法冠,应该是密宗神像,还有两块红粘土烧成的筒瓦,我初步推断,应该都是明代左右的东西……” “具体位置?” “正对主峰老道山!” 筒瓦……这肯定是盖在房顶上的,不会到峡沟里。再者,庙宇也不可建在山下、谷边。 估计也和窑址一样,地震时被从山上震下来,又埋到地下了。 李定安看了看峡沟,又往山上瞅了瞅:“左局,以前老道山上有没有建过庙宇?” “建过,最早可以追溯到红山文化时期,不过遗址已不存,只有几座石制的祭坛,以及陶片……其它朝代也有:有两座残存的墙基,以及破碎的砖瓦,推算应该属金、辽时期,其下的峭壁上也有金代和辽代的刻字……至于明代的,真没发现过……” 左朋稍一顿,眼睛亮了一下:“会不会是什么大寺遗址?” 李定安有点无语:你想遗址想的有点魔障了? 明代时期,这地方先属大宁卫,后属兀良哈三卫,已属九边,既便有庙,能大到哪里? 清代还差不多…… “先看看东西吧!” 话音刚落,皮卡车开到了山下,李定安和左朋并肩下山。 来的是姚川的助理,把东西从后座上搬了下来。 一樽佛头,比拳头略大点,以此推算,全身佛像至多高五十公分。 头戴骷髅法冠,头顶左右还有分身,一模一样神情的两樽小像:咧着嘴,笑的很开心。 “确实是密宗佛像,欢喜金刚!” 李定安解释着,又仔细看了看,“土泌很重,但没有红锈,也没有沙锈和水锈,初步推断,和民国时的地震无关,入土时间要更早……嗯,至少四百年以上……” 四百年之前是万历时期,马献明判断明朝时期,没毛病。 放下佛头,李定安又看了看筒瓦。 大致就像一截剖开的竹桶,下端又加了个盖,平时所说的瓦当就是下面这个盖,俗称瓦头。 主要作用是分挡雨水,二是装饰,所以不但房屋上用,墓中也有。自秦起,从各代墓葬中发掘出来的很多,各朝都有。 主要辩别方法是看瓦当纹饰。 比如这一块:一只花篮,八枝莲花,既为八宝莲。 源自于八仙蓝采和的花篮,起始于元代,盛行于明清,为全真教经典纹饰“八宝纹”之一,又称八仙纹。 大多数的道教庙宇建筑、饰品,以及器物都有相似的纹饰…… 嗯,等会…… 想着想着,李定安又愣了一下:全真教的八宝纹瓦当? 旁边又是什么……密宗欢喜金刚佛头? 虽说都是中国宗教,但说实话,但两派基本没有交集……属于八杆子都打不着的那一种。 所以这两件东西凑一块,就挺诡异…… 但再看材质:佛头是玄武岩雕成,瓦当是铁铝红粘土,十有都是就地取材,范围不会超过两公里。 再推断时期……嗨,八成也是明代的东西…… 简而言之:这儿建过喇嘛庙,也建过道观,离的近不说,很有可能一块存在过…… 稀奇了? 李定安放下瓦当,又往山上瞅了瞅:“左局长,这山上建过道观?” “应该建过吧?” 什么叫应该? 左朋想了想:“要不怎么叫老道山?” 好吧,还真没办法反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