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什么“宋玺像爷爷,这三方印像孙子”? 这三方是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那二十多方是孙子的孙子…… 《史记》:秦子婴元年冬,沛公刘邦军灞上,子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亡。及高祖诛项籍,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受,号曰汉传国玺…… 自此后,终大汉一朝,传国玉玺再没用过,没有在任何圣旨、敕、诰上盖过印,一次都没有……所以才被称为镇国之玺。 皇帝下旨,只用天子六玺。 还是《史记》:高祖(刘邦)沿秦制,天子六玺,皆白玉制成,钮作螭虎,用武都紫泥封,文与秦同: 皇帝行玺,凡封命(封王封候封官)用之…… 皇帝之玺,凡赐诸王侯王书用之…… 皇帝信玺,凡发兵用之…… 天子行玺,征召大臣用之…… 天子之玺,策拜外国事务用之…… 天子信玺,事天地鬼神…… 这可是汉天子六玺,如果给所有朝代的帝玺排个号,传国玉玺排第一,天子六玺绝对排第二到第七。 别说见,李定安做梦都没有想到过。 但突然间,就有三方出现在了自己面前,而且是象征意义、代表意义相对更重的皇帝三玺? 说出去,谁敢信? 就像何安邦,听到后保准会大笑三声,再问一句:李定安,你睡醒了没有? 但再看,真的不能再真。 真就跟做梦一样…… 刹时,李定安一个激灵,狠狠的在大腿上掐了一把。 “嘶……” “李定安,你怎么了?” “我想看看,是不是在做梦……” 于徽音愣了一下,用看白痴一样的眼神看着他。 “傻了?” “我没傻……”李定安依旧不敢置信,瞪着眼睛,“知不知这是什么?天子六玺……大汉天子六玺……” “什么?” “大汉天子六玺……刘邦时依秦制刻的……这是汉朝的传位玉玺!” 于徽音猛往前探了一下,盯着玉玺,也跟个傻子似的…… 李定安更傻,口水都流下来了,但眼睛越来越亮。 有这东西,还要什么玉斧? 愣了好久,于徽音喃喃自语:“怎么可能?” “要是有一方是假的,你把我眼珠子抠出来。” “不是……我是说怎么可能在这里?” 对啊,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这三方印,失传的比传国玉玺还要早。 传国玉玺至少传到了五代时期的后唐,但天子六玺在魏末曹髦“玉碎九重”、“驾车诛司马”之后就不知下落了…… 但不论怎么看,都真的不能再真。 所以,管他那么多,先带回去再说。 “我也不知道……” 嘴里说着,李定安顺手就往口袋里揣。 于徽音眼都直了:“你刚还说不好带出去?” “我是说字画……那东西那么旧,一看就是古董,还那么大,怎么蒙混过关?但你看这个,又光又亮,跟新的一样,还这么小……” 李定安擦上擦玉玺上的灰,又指了指螭纽下面的孔:“穿根绳戴脖子里,谁敢说这不是玉佩?再不行就挂角匙串上……” 于徽音眼睛一亮,扑楞扑楞的瞅着剩下的宋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