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新居落成-《清末恶徒传》
第(2/3)页
还有一件事情,住在平阳的权三想举家搬走,被刘三炮派去的人堵在半道上,要杨旭拿主意,杨旭冷笑了一下,“当初是我心软了,要不然哪有今日的祸患,现在风口浪尖上我不好出面,你们把他除了,全家一个不留。”话到后面,齿间闪着寒意。
一伙人在平阳养了几日伤,见到苏凌筱能行动了,才开始回返,这时候苏凌筱不能露面,杨旭也怕被何崇涣盯上,买了几辆马车悄悄的返回乡宁。
把苏凌筱安置在赵家甸刚建好的宅子里,这宅子占地四十余亩,里外是四进的宅子,比起乡宁县里三进的宅子大了三倍有余,乡间的地不值钱,但是上上下下还是耗费了四千多两,这价格完全可以在北京城里买两套三进的大宅子还有富余。建造的老师傅请的是县里资深的手艺人,砖瓦匠都是县里请的,只有小工和打杂是自己本地的人。耗时二个月,好在人多手快材料齐全,很多工人在建设教堂练就的手艺。杨旭前后来回转了一圈,这宅子光是房间就有五十多间,住下一两百来人不成问题,院墙杨旭原来强调有敌防的功效,所以特意请教了洋教士丹尼斯,西方人在城堡防护方面有着天然的习惯,所以院墙的厚度几乎达到了一米二,高度四米,上面有作战的垛口,方便躲藏和攻击。
由于家里没住人显得空荡荡的,杨旭把赵河的一家三口安排进了二进院子的东厢,赵江的两口子安排在西厢,本来想把赵老汉老两口也安排进来,但是这老两口执拗,死活不肯搬进来,说是在家里守着老宅住着踏实,倒是对杨旭原来的老屋情有独钟,这老屋原来是赵老汉父母的住宅,加上被杨旭好好的一通拾掇,比起老两口现在住的可是好上数倍。
给建房屋的老师傅们一一结清了银两,个个满开眼笑,一方面给县里的县丞大人干活管吃管喝,另一方面县丞大人出手阔绰,正要离去,杨旭忽然想起了什么,话说着手底下几百个团勇住的都是窝棚改建的房屋,夏天还好说,等到冬天四处漏风就不好住人了,干脆在距离自己宅子的三百米处,重新建军营,把原来演武场的窝棚改造成小的住宅区,给几个队官当宿舍。
自己回来的第一晚,已经是十月了,天气转凉,林霜也从县里跑回了村子里。赵家的一家七口加上杨旭、苏凌筱和林霜十口人在新家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团圆饭。
搬来了新家赵河两口子最为高兴,两个人原来的破屋经常漏雨,赵河天天的忙的脚打后脑勺,白天不见人影,媳妇翠儿经常瞅天叹气,这下可好了,新家新居再也不要担心了,小丫高兴的围着饭桌不停的跑动,赵江家里的媳妇也很高兴,这生活一天比一天过得好,在娘家那种吃了上顿愁下顿的日子终于没了,连着草屋的生活也结束了。现在都是青石青瓦的抬高的屋厅,看着就显得大气,赵江倒是没感觉,这小子就是逮哪住哪,县里的宅子也住,老家的破屋子照样住,只要吃的满意,住的好坏对他来说没差。
赵老汉这次没扯上他那旧烟袋,他知道杨旭不喜欢人抽烟的味道,以前是当哥的拿派头不能纵容小的,但这次好歹是兄弟搬新居,面子还要给的,身边的老伴倒是高兴的很,一家人终于好好的吃了一顿团圆饭。
赵老汉坐在主位上,杨旭照例坐在他的右侧,看到赵老汉不停的扭动着身子,笑着说道:“大哥,是不是椅子不舒服,不舒服咱换一把呗?”
赵老汉张了张嘴,想了一下,说道:“听河儿说一嘴,你当县尊了?”
杨旭点了点头,赵老汉差点从椅子上滑下来,杨旭一把拉住他,“大哥,身体哪不舒服啊?”
赵老汉讪讪红着脸,“你都是县里的大官了,我坐在主座上,是不是不合规矩。要不咱俩换一下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