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但! 就在这一日。 长安明德门外,如往常一般,商队排着队进城,百姓则是在另一个侧门进进出出, 可, 就在此刻。 一匹战马,一位斥候,身后插着三杆大唐战旗,冲进了长安,顺着朱雀大街,冲向了皇城。 这一幕, 也让朱雀大街两侧茶楼酒肆的百姓,给注意到了。 现在的平静, 冬日的慵懒,百姓们基本上都不忙了。 都在等着下一个春天,所以闲谈南北,就成为了主要的事情。 自然,见到这一幕,不免也要猜测一番。 毕竟, 三竿战旗,这可是代表了无比紧急的事情,任何关卡不可阻拦,任何城门都要允许通行。 “怎么回事?这斥候穿着,应该是从幽州那边过来的吧?幽州甚至北疆那边,难道又出什么事情吗?” “不清楚,但….最近也没有听说什么事情啊,北边很平静,那些行走于云洲城和长安城的商人,也都没有带出来什么消息。” “难道….突厥又下来了?不应该啊,他们刚不久打了败仗,而且若是突厥南下的话,如此紧急的战事,战旗应该是血红色的。” “也是,难道说,是蒲县那边?不对,蒲县那边的时候,不是这样的打扮,这一看,就是边军。” “说来,都这么长时间了,青州咱们大唐还要不要了?难道说,真的不要了?这么长时间了,也没打起来,到底怎么回事?” “不知道啊,不过….青州就这么丢了,陛下心里,难道不憋屈吗?” “憋屈?陛下憋屈的事情还少吗?反正陛下能忍,咳咳咳,算了算了,喝茶,莫谈国事。” “你小子的嘴是真损,小心啥时候祸从口出,哎,其实相比于大炎,还是突厥更重要些,大炎怎么说也是咱们汉人建立起来的国家,突厥异族,他们可不会有任何的留手。” “谁说不是啊?可是突厥….人家兵强马壮的,咱们大唐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把突厥给打一顿,也好出出气呀,渭水河畔那签订的盟约,就这三年,我听说都要送给突厥送了上千万贯了,这还不算粮食,奶奶的,咱们大唐百姓累死累活栽种的粮食,到最后都便宜突厥那群孙子了。” “说的是啊,但突厥人你不是不知道,骁勇善战,难啊,现在能抵挡住突厥不要继续南下,就谢天谢地了。” “没错,草原广阔,咱们军队若是冲向草原,怕是真的会被突厥人杀的很惨。” “…….” 食客茶客们,议论纷纷。 一壶热茶,谈天说地。 可一旦提起来突厥,无不透露着憋屈和悲忿。 突厥, 是大唐人心中的刺,绝对的刺! 特别是曾经的楚王。 这个如今熟悉,却又无比陌生的称呼,更是让他们唏嘘。 曾经的楚王, 多么的意气风发,霸气绝伦。 结果…. 哎…. 名字是什么,有些人甚至都已经忘记了。 只有楚王这个称呼了。 时不时的,倒是还能有人提起来。 小心翼翼的提起来,只因在长安城,楚王的名字是个禁忌。 不过。 哪怕是提起来,也不过是叹口气,或者说温一壶酒,朝北祭奠下。 楚王啊楚王, 多么的惊才艳艳,结果就这么磨灭于国家的进程中,连一朵浪花都没有,甚至到最后连名字都要被人遗忘了。 百姓们,感慨万千。 当然, 这样的感慨,也主要是对大唐的无奈和对大唐软弱的叹息。 没办法。 真的是没办法。 大唐这三年真的是憋屈,先是突厥,后是大炎,对外的软弱,从未让人失望过。 ….….….….….…. 此时。 皇城。 太极宫。 李世民处理着政事。 手边有一壶热茶,时不时的会放下笔,端起茶杯,望着大殿外,微微出神。 冬天, 不仅百姓事情不多了,就是朝廷的事情,也少了很多。 平静,这个词似乎和冬天很配。 但…. 李世民心头的事情,却还是一直压着他。 这一年就要过去了。 可大唐的情况,非但没有好转起来。 相反,比前一年还要糟糕。 青州,没了。 现在李世民睡觉的时候,都担心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大唐全境已经被大炎大举入侵了。 一直这么下去,也不是法子啊。 而且蒲县那边也没有任何的动静,大炎似乎也并不想着继续南下扩张,难道….大炎之前真的是在吓唬自己? 等到了明年开春, 一切就绪后,要不要试一试,和大炎打一打? 青州, 那么大的一块领土,总不能就这么没了。 李世民思量着,心里尝试着做出决定。 但。 也就在这个时候,寂静的太极宫,被一道声音炸裂。 “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