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又起了别的妖蛾子。 他们哪里干过农活?一年四季,少有休息的时候。 挣的工分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年底一算账,还要倒赔给大队钱。 天天粗粮不说,田里劳作下来,水灵灵的大姑娘都晒成了蔫干的老咸菜。 有那些吃不得苦的知青,就起了别的心思。 跟以前瞧不上的大队里的年轻人好了起来。 哄得大队里的小伙子给女知青干活,哄得大队里的大姑娘给男知青洗衣裳送鸡蛋。 真心谈恋爱也就罢了,他们也不是那不讲道理的人。 偏偏知青们只是哄人给他们干活,给他们改善下生活,半点不提结婚的事。 那叫一个乌烟瘴气。 最后差点又闹出人命来,大队长和支书借着这事,直接给了知青两条路,要么跟大队的人结婚,要么就直接上报到当地知青办和革委会去。 知青们只是不爱干活,又不是傻。 心不甘情不愿,也咬牙跟本地人结了婚。 只是婚后日子都过得不咋滴,成了大队里的笑话。 从那以后,团结大队就基本不允许生产队的人和知青有过多的接触了。 家里有适婚年龄的,爹妈都耳提面命,不许跟知青谈恋爱,不然打断腿! 后来的知青里头也有为人不错的,只是团结大队的社员吃了两次亏,几乎形成了一种惯例,对知青都挺冷淡的。 知青们都是从城里来的,自带一股傲气,也放不下身段来讨好社员。 时间久了,也就形成了井水不犯河水的惯例了。 有事关知青的大事就喇叭喊一声,没有大事,是从来不让知青掺和进来。 知青们也都习惯了,虽然整个大队排斥他们,可也没太过欺负他们,倒也相安无事。 像许宁言和顾致远这样的大八卦,知青们自然也是听说了的。 他们远远的也曾见过顾致远一个人在山边开荒,知道他是京城下放到这里的。 居然被流言逼着娶了那么不起眼的一个村姑,这让这些知青们,都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