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海地共和国-《史册》


    第(2/3)页

    热弗拉尔下台后,海地即陷入内战状态中,并最终招来外国干涉。在独立后的海地保留了壁垒森严的种姓制度,在所谓“高贵人”种姓中,黑白混血人居多,此外也有富有的、血统比较纯粹的黑人,他们居住在城市中,在乡下拥有地产,垄断了文武官员、法官、律师、医生等职业;全国另外97%的人口(几乎全部是黑人)则地位低下。1867年,南方黑人发动起义,总统从北方农民中征召部队来镇压,从而引起海地北方与南方之间的长久敌意。

    外国干涉

    1908年到1915年,海地发生了6次政变,更换了8位总统,陷入长期的内乱和内战中。虽然海地宪法禁止外国人拥有土地,但法国和德国的商行通过当地代理人在海地获得了许多土地所有权。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在海地的利益集团受到了美国的猜忌。美国通过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引申”而扩大了门罗主义的范围,获得了波多黎各和古巴,为美国在加勒比海国家发生内乱或“欧洲人占领”时实行干涉作了辩护。1914年11月,海地政变时,美国海军就派了一艘巡洋舰到太子港,将海地国家银行的50万美元保证金运到纽约(1919年归还),以免被叛军攫取。

    1915年5月,海地爆发了另一次政变,为了扑灭政变,统治者让-维布伦·纪尧姆·桑下令杀死监狱中的所有政治犯,他本人则在不久之后被冲入法国公使馆的暴乱民众杀死并被肢解。海地陷入无政府状态,最终招致使美国的入侵。1915年7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太子港登陆,控制了局面,并遴选出一个美国认为合适的总统。海地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海关被置于美国监管之下。美国监督海地参议院制订了新宪法,以美国宪法为蓝本,规定总统任期四年,参众两院议员任期为六年和二年,赋予年满21岁的公民选举权。

    此后8年中,海地的经济获得改善,国债从2400万美元减至1200万美元,出口额从1916年的893万美元升至1928年的2200万美元。海地的本国工业获得扶植,此外美国还建设了公共卫生机构、公路、给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以及公立学校。此外美国还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地方警察部队,以代替不可靠的总统卫队。但是美国的占领也招致海地人的反抗,在1918年到1920年的一次起义中,有2000名海地人、7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和27名海地警察被打死。20世纪30年代之后,美国在拉丁美洲的门罗主义外交政策被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睦邻政策取代。1934年,美国军队撤出海地。

    1934年,最后一批占领海地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撤出海地。美国撤军后,斯泰尼奥·文森特总统统治海地直至1941年。他在任内修改了海地宪法,将总统任期改为5年。当多米尼加独裁者拉斐尔·莱昂尼达斯·特鲁希略·莫利纳下令屠杀和驱逐多米尼加的海地侨民时,文森特采取了克制措施,通过其他美洲国家向多米尼加施压,获得了75万美元的赔偿。

    1941年12月8日,海地向日本宣战,之后不久向德国和意大利宣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地总统埃利·莱斯科同美国密切合作。在美国的请求下,海地在战争期间加强了橡胶、植物纤维和植物油的生产。美国则制订卫生援助方案,协助海地建立公共卫生系统。

    由于美国的战时援助物资和款项大量涌入,导致海地黑市交易和贿赂活动增加,此外橡胶增产方案也将数万名海地农民从其小农场驱逐走,这些情况导致农民不满,触发了1946年1月的政变。接管政权的军事委员会举行了议会选举,议会则在1946年5月选举迪马瑟·埃斯蒂梅为总统。埃斯蒂梅谋求修改宪法以连选连任,从而导致1950年的又一次政变。军事委员会的保罗·欧仁·马格卢瓦尔上校成为总统。在他的任期内,世界卫生组织协助海地建立公共卫生系统,并推行广泛的疫苗接种计划,以消灭岛上的疟疾、黄热病、天花和梅毒。马格卢瓦尔政府制订了新宪法,鼓励外国投资,并得到美国的贷款,修建了阿蒂博尼特河上的水电站,疏浚海地角的港口,并开始大规模开采铜、褐煤和矾土资源。1951年,海地的农业五年计划则扩大了甘蔗、咖啡和可可的种植,并奖励粮食生产。

    独裁统治

    1956年,亲美的马格卢瓦尔总统被推翻。1957年9月,弗朗索瓦·杜瓦利埃博士被军事委员会选为海地总统,从而开始了杜瓦利埃家族对海地29年的统治。

    1986年,弗朗索瓦·杜瓦利埃之子让-克洛德·杜瓦利埃下台,以亨利·南菲将军为首的“全国执政委员会”实行军事统治。

    1990年,让-贝特朗·阿里斯蒂德被选举为总统,但他的任期被军事政变破坏。1994年,在联合国授权的国际干预下,阿里斯蒂德重返总统职位。1996年,勒内·普雷瓦尔当选总统。2000年,阿里斯蒂德再度当选为总统。

    2004年2月,海地发生军事叛乱,叛军迫使阿里斯蒂德逃离该国。之后最高法院大法官博尼费斯·亚历山大根据宪法成为临时总统。联合国派出维和部队以监督海地选举。

    2006年2月7日,海地的总统和议会选举举行,33名候选人竞选总统,另有1300名候选人角逐议会129个席位。

    2017年10月,联海团结束维和任期,由联合国海地司法支助团接任。11月,海地宣布重建军队。

    2021年7月20日,海地新政府成立,阿里埃尔·亨利出任总理。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海地是西印度群岛中的岛国,位于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北部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的西半部。加勒比海中的伊斯帕尼奥拉岛(海地岛)西部,总面积约27797平方公里。东接多米尼加共和国,南临加勒比海,北濒大西洋,西与古巴和牙买加隔海相望。海岸线长1080多公里。

    地形

    海地全境75%为山地,仅沿海和沿河有狭窄平原,海地一词就是印第安语中“多山之国”的意思。拉萨尔山海拔2680米,为全国最高峰。

    水文

    戈纳伊夫岛为海地全国最大岛屿,面积约207平方公里。最大湖泊为伊坦沙乌马特胡,面积约181 平方公里。阿蒂博尼特河是境内的主要河流,河谷地为海地重要农业区。

    气候

    海地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气候成因:本地位于东北信风带,常年盛行来自海洋的湿润的东北的信风,在该国北部受地形抬升形成降雨且水量丰富,以此形成该国气候南北的差异。各月平均气温在22—28℃间。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4—6月、8—10月为雨季。多飓风。沿海地区炎热,高原地区平均气温15℃。全国平均气温24-27℃。海地一年分两季:3月至11月相对炎热,12月至2月较为凉爽。不同的气候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自然资源

    海地主要矿藏有铝矾土、金、银、铜、铁等,其中铝矾土储量较大,约1200万吨。由于长年砍伐,海地的植被都是次生植物,包括热带稀树草原、热带旱生林、半荒漠热带旱生灌丛、热带落叶林、半常绿季雨林、热带雨林、山地常绿林等植物。

    自然灾害

    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强烈地震,造成至少22.3万人死亡,近150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40亿美元。10月起爆发霍乱,造成9000多人死亡。2016年10月和2017年9月再遭飓风重创。2018年10月,海地北部发生5.9级地震,造成15人死亡,333人受伤,近7000间房屋被毁。2021年8月14日,海地发生7.3级大地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行政区划

    区划

    海地全国分为10个省,省下设区。

    首都

    太子港(法语:Port-au-Prince;海地克里奥尔语:Pòtoprens  ),是海地共和国的首都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第一大港市。位于戈纳夫湾东南岸附近的库尔德萨克平原上。人口约276万(2015年)。1804年成为海地首都。海地工业中心,工业主要有制糖、水泥、纺织、面粉、酿酒、制皂、制药、制鞋、服装等。港口为一天然良港,吞吐量占全国进出口物资的60%~70%。建有国际机场,设有国际航线通加勒比海诸岛,为交通枢纽。

    国家象征

    国名

    海地位于加勒比海北部,全称为海地共和国。印第安语意为“多山的地方”。

    国旗

    海地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由两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上蓝下红。旗面中央为白色长方形,其中绘有国徽图案。海地国旗的颜色源于法国国旗。镶国徽的国旗为官方用旗。

    国徽

    海地国徽启用于1807年,样式用于1986年。国徽图案中间高耸着一棵棕榈树,树上插着一根“自由之竿”,竿顶是“自由之帽”。树前的绿地上有一面战鼓,两旁为战斧、大炮等武器;树两侧各有三面海地国旗和一面三角旗;树后有六支带刺刀的步枪。白色饰带上用法文写着“团结就是力量”。

    国歌

    《德萨利纳之歌》(法语:La Dessalinienne) 是海地的国歌,歌名是为了纪念海地革命领袖让-雅克·德萨林。由Justin Lhérisson作词,Nicolas Geffrard作曲,于1904年采用为国歌。

    国花

    刺葵(学名:Phoenix hanceana Naud.)是棕榈科、刺葵属乔木,茎丛生或单生,高2-5米,叶长达2米,羽片线形,雌花序分枝短而粗壮,雄花近白色,花瓣圆形,果实长圆形,长1.5-2厘米,成熟时紫黑色,花期4-5月,果期6-10月。

    刺葵产于中国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等省区,生于海拔800-1500米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喜光,耐水湿,耐旱。

    刺葵树形美丽,可作庭院绿化植物,可对植、丛植和群植;果可食,嫩芽可作蔬菜,叶可作扫帚。

    国花

    木槿(学名:Hibiscus syriacus Linn.):落叶灌木,高3-4米,小枝密被黄色星状绒毛。叶菱形至三角状卵形,长3-10厘米,宽2-4厘米,具深浅不同的3裂或不裂,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具不整齐齿缺,下面沿叶脉微被毛或近无毛。花单生于枝端叶腋间,花萼钟形,长14-20毫米,密被星状短绒毛,裂片5,三角形;花朵色彩有纯白、淡粉红、淡紫、紫红等,花形呈钟状,有单瓣、复瓣、重瓣几种。外面疏被纤毛和星状长柔毛。蒴果卵圆形,直径约12毫米,密被黄色星状绒毛;种子肾形,背部被黄白色长柔毛。花期7-10月。

    木槿是一种在庭园很常见的灌木花种,中国中部各省原产,各地均有栽培。在园林中可做花篱式绿篱,孤植和丛植均可。木槿种子入药,称“朝天子”。木槿是韩国、海地、马来西亚的国花。

    国鸟

    伊岛咬鹃(学名:Priotelus roseigaster)是一种小型攀禽。异趾形,1、2趾向后,3、4趾向前。羽色艳丽,具金属光泽。翅短、圆,次级飞羽及内侧初级飞羽甚短;尾显较翅长,尾羽宽,羽端在成鸟jinping截形,在幼鸟则形尖,最外侧3对长短差异大,越向外侧越短;跗蹠上半段被羽;颊部分裸露;两性异色。是海地的国鸟。栖息于亚热带或热带的潮湿山区森林及退化森林,也有在海地山区森林及一些保护区内。它们受到失去栖息地的威胁。分布在海地及多米尼加共有的伊斯帕尼奥拉岛。

    人口种族

    截至2012年,海地总人口为980万。95%为黑人。

    政治

    政体

    2010年11月和2011年3月,海地分别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两轮投票。2011年4月20日,农民代表党候选人马尔泰利以67.57%的得票率当选总统,并于5月14日宣誓就职。2011年10月,科尼耶出任总理并组建新内阁,2012年2月辞职。5月,拉莫特出任总理,兼任外长。8月,拉莫特辞去外长一职,由卡齐米尔接任。

    2015年10月,海地举行大选首轮投票,执政党光头党候选人莫伊兹和反对党进步与解放党候选人塞莱斯坦胜出,但第二轮投票一再推迟。

    2016年11月20日,光头党候选人莫伊兹当选总统。

    2017年2月7日,莫伊兹就任。3月21日,海地新政府成立。因施政不力,莫伊兹任期内数度更换总理。

    2021年1月15日起,反对派声称按照宪法莫伊兹总统应当于本年2月7日下台,掀起大规模游行示威。

    2021年7月7日,莫伊兹总统遇刺身亡。经协商,亨利出任总理。

    宪法

    海地现行宪法于1987年3月29日通过,1988年6月至1989年3月中止实施,其后少数条款被废止。宪法规定:海地是不可分割、主权、独立、自由、民主的共和国;国家主权属全体公民;三权分立是神圣原则,国民议会享有立法权,总统和以总理为首的政府内阁分享行政权;政府向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弹劾政府;公民直接选举总统、议员;总统任期5年,不得连任,任期不超过两届。修改宪法须经参议院和众议院各2/3成员的同意。2020年11月起,莫伊兹总统在议会停摆情况下筹建宪改委员会,并于2021年2月初公布新宪法草案。

    议会

    海地国民议会分参、众两院。议员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成员。众议员任期4年,每四年全部换届。参、众议员均可连选连任。参议长兼任国民议会议长,任期1年。众议长兼任国民议会副议长,任期1年。本届国民议会于2016年1月成立。因参众两院均未按照法律规定如期改选任满议员,议会目前处于停摆状态。现临时参议长约瑟夫·兰伯特(Joseph LAMBERT)。

    政府

    海地总理由总统提名,经议会批准,内阁由总理商总统组成。每届内阁部长人数不少于10名,总理可酌情决定增减。莫伊兹遇刺后,其任命的最后一位总理亨利于2021年7月组阁,主要内阁成员包括:外交和宗教事务部长克洛德·约瑟夫(Claude JOSEPH)、财经部长帕特里克·米歇尔·布瓦韦尔(Patrick Michel BOIVERT)、司法和公共安全部长洛克菲勒·樊尚(Rockfeller VINCENT)、内政部长利斯特·齐代尔(Liszt QUITEL)、国防部长艾诺德·约瑟夫(Enold JOSEPH)等。

    政党

    2013年,海地议会修订的《选举法》规定,合法政党的创建者应不少于20人。目前合法登记的政党逾百个,主要有:

    (1)光头党(Parti Haïtien Tèt Kalé, PHTK):2012年8月由时任总统马尔泰利组建。现为议会第一大党。总协调人安娜·瓦莱丽·蒂莫泰·米尔福尔(Anne Valérie Thimotée MILFORT)。

    (2)民主团结联盟(Konvansyon Inite Demokratik,KID): 2005年5月成立。总协调人艾诺尔德·约瑟夫(Enold JOSEPH)。

    (3)团结党(Inite):2009年9月由前总统普雷瓦尔联合其之前领导的“希望平台党”(Plateforeme de l’Espoir)部分成员组建。党zhuxi约瑟夫·朗贝尔(Joseph LAMBERT)。

    (4)拉瓦拉斯之家(Fanmi Lavalas):1996年10月由前总统阿里斯蒂德创建。2000—2004年执政。总协调人前总统让·贝尔特朗·阿里斯蒂德(Jean Bertrand ARISTIDE)。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