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楚国开拓史(五)-《子午春秋》


    第(2/3)页

    随国公室在对待入侵者的态度上发生了分歧。季梁认为应当首先请和,如果楚人拒绝求和,国人一定会被激怒,从而全力作战;楚军数量虽然处于优势,但是出师已久,敌人士气虽高,但身体疲惫、军心懈怠;两军如果在此状况下交战,随军一定会取得胜利。

    而凡是季梁提出的,少师都会反对。少师主张“速战速决,不给敌人以逃跑的机会。”并说现在是检验国家冶理成果的时候。

    随侯最终采用了少师的提议,决定与楚军展开一场堂堂正正的阵地战。

    季梁已经无法阻止军事冲突,他在无奈之下建议说:“楚国人以左为尊,楚君和精锐士卒必在左军。楚国右军力量弱小,所以我们应当首先全力进攻右军,击败右军之后再合兵一处夹击左军,如此一定可以取得胜利。”

    少师说:“如果不敢直面敌人的君主,即便取胜也不能算做真正的胜利。”这个蠢货就这样一步步把随国推向绝境,把自己逼入死地,就好像生怕自己还有生还的机会似的。

    随侯任命少师担任自己的车右,然后下令在城外集合军队。随人在列阵时便感受到来自敌方的巨大压力:楚军的数量真是太多了!而且由于随国人拒不和谈,楚军将领在战前动员时着重夸大了敌人的顽固态度以及对楚国的蔑视。军队的愤怒情绪瞬间就被挑起来了,每个人都想好好打一仗,狠狠教训一下对面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

    双方的军鼓相互回应着,方阵开始缓慢向着敌人方阵移动。两军稍一接触,随军方阵的第一行便如同泥牛入海,瞬间被敌军吞没了。这些人的死亡给随军造成不能承受之恐惧,他们抵抗片刻就开始掉头逃跑了。

    楚军乘胜追击,斗丹率领一支精兵对随侯的旗号紧追不舍。少师见甩不掉敌人,便让随侯更换了一乘战车逃命,自己则驾车引开敌人,后来就被追兵杀死了——他在临死前总算做了件光荣的事。

    战败的军队从各个城门逃进去,楚军随即包围了敌国都城。随侯此时才感到后悔不已,他派季梁去请和,但楚武王没有接见季梁。武王觉得随国已经成为囊中之物,他说:“战胜者没有必要与即将成为战利品的奴隶缔结和约。”

    斗伯比劝他说:“上天借楚国人的手除掉了随国的祸害——少师已死,季梁将执掌朝政。随仍是大国,而且对于楚国又是飞地。中原诸侯实力依然强大,楚国即便能够灭随,也不可能保有土地,随国反而会被中原诸侯瓜分。不如允许随国求和:多一个诸侯尊楚,就少一个国家尊周。”

    楚武王这才采纳了斗伯比的建议,同意与随人和谈。两国稍后签订了盟约,随人尊楚君为王,随国正式成为楚国的盟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