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楚国开拓史(五)-《子午春秋》
第(3/3)页
本节介绍楚国望族若敖氏的历史。
“若敖”是楚人对熊仪的追谥,熊仪的嫡长子熊坎继承君位,他的另一个儿子便以先父的谥号为氏,称为“若敖氏”。若敖氏的含义与鲁国“三桓”、郑国“七穆”相同。
后来若敖氏分为四支,分别是斗伯比、斗廉、斗祁及斗子良。
斗伯比生斗谷于菟(令尹子文),斗谷于菟的儿子叫斗般(令尹子扬),斗般被楚庄王、斗椒(令尹子越、伯贲)和蒍贾阴谋杀害。
斗廉的儿子叫斗班;斗班的的儿子叫斗宜申(字子西),斗宜申因阴谋发动叛乱被楚穆王所杀。
斗祁的儿子叫斗勃(令尹子上),斗勃因太子商臣(后来的楚穆王)陷害而被楚成王杀害。
斗子良有两个儿子,一个改为“成氏”,名叫成得臣(令尹子玉),另一个便是斗椒(令尹子越)。成得臣在与晋国发生的城濮之战中因负有战败责任而自杀。成得臣有两个儿子,即成大心(令尹大孙伯)和成嘉(令尹子孔);斗椒率领若敖氏发动叛乱失败,被楚庄王所杀;斗椒的儿子贲皇逃亡晋国,并受到晋景公的庇护,后改称“苗氏”。
令尹(令是美好、尹是至极)即“莫敖”之后成为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官职,贵为上卿;自斗谷于菟始至斗椒止,楚国九个令尹中有八个出自若敖氏。若敖氏在极盛之时割据楚国半壁江山,氏族武装足可以与王室军队分庭抗礼;楚庄王无法忍受若敖氏的强大势焰,便以雷霆手段灭亡了若敖氏。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