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一位状元-《鱼乐大唐》


    第(2/3)页

    刑部与大理寺、御史台三司是大唐朝廷最重要的司法机构。

    御史台主要负责监察百官,另外两个则负责调查审理案件。刑部不便处理之事交由大理寺,顺理成章。

    但李世民和高士廉心中都是一慌,郑善果出身荥阳郑氏,是太子妃郑观音的娘家姻亲,岂能与东宫无关?

    郑善果审理,审出个什么结果可就难说了。

    “大理寺卿事物繁忙,总览即可,具体审理还是交由大理寺少卿吧!”萧瑀再度出面帮秦王府说话。

    大理寺少卿戴胄,虽非秦王府的人,但有交情,多少能帮上忙,至少不会使局面更为糟糕。

    案件归大理寺审理各方都认可,但究竟何人负责,东宫和秦王府各执一词。

    在兵权问题上落败,李世民自然不愿在此事上松口,任人宰割,故而十分坚持。

    李渊虽有意打压次子,却也不愿意做的太过分,尤其是众目睽睽之下,还得表现出一副天家父子兄弟和睦的情形来。

    故而迟疑,一时间犹豫不决,目光落在几位宰相身上时,裴矩和封德彝双双摇头,不愿掺和其中。

    意外的是陈叔达竟然动了,李渊心中一喜,笑问道:“子聪有何看法?”

    “圣人,皇孙受伤兹事体大,但起因和案情兴许并不那么严重。刑部尚书、侍郎,大理寺卿,少卿出面,未必有些小题大做。

    天下人反倒容易心生误会,若再因此生出谣言,议论可就不好了。”

    陈叔达不疾不徐,言下之意,毕竟是皇族家丑,难道你李渊想要家丑外扬,天下皆知?

    “那子聪有何建议?”

    果然,李渊也担心事态失控

    “圣人,臣以为,调查审理此案,当需要长于刑侦律法之人,但未必需要位高权重。”

    陈叔达道:“思来想去,臣倒确实想到一个合适人选。”

    “何人?”

    “万年县法曹孙伏伽。”

    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向来明哲保身,不理纷争的陈侍中开口,已然让人惊讶。

    更意外的是,他竟然同时否决了东宫和秦王府的建议,另行举荐人选。

    这是两不相帮,两不得罪的意思?

    只是相比于尚书寺卿,一个县衙法曹似乎相差太远,天壤之别。

    但李渊却意动了:“朕倒是把他忘了,我大唐的第一位状元,他果真合适?”

    没错!

    孙伏伽是唐朝武德年间科举状元,不止是唐朝,也是华夏科举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状元郎。
    第(2/3)页